等到沈一贯离开之后,苏泽將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开始】——
《请设夷陵税关兼课税减缓徵之策疏》送到內阁。
你这份“和稀泥”的奏疏,並不符合高拱的利益。
张居正和赵贞吉的斗爭,符合高拱的利益,削弱了张居正的威信。
但是高拱思考再三,为了朝廷商税的推动,还是支持了你的奏疏。
张居正和赵贞吉也各退一步,原则上同意了你的奏疏。
两人约定,户部每年统计两次,等到入川货物和出川货物相等的时候,夷陵税关就取消出川商品的缓徵政策,足额对出川货物徵税。
內阁大臣一致,皇帝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擬结束】——
【剩余威望: 。】
【本次模擬已经通过,不需要强行执行。】
果然通过了。
虽然苏泽这份奏疏看起来像是和稀泥,是向四川籍贯的官员妥协,给了四川商品出川的优惠。
但实际上,苏泽万分篤定,四川这种出川货物大於入川货物的情况,持续不了多久了。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技术的发展。
蒸汽火车的实验已经开始,工部也投入了不少来改进蒸汽机,提升蒸汽机的效率。
按照万敬的说法,新式蒸汽机的动力已经达到了三马力,如果不计算成本,已经可以用蒸汽机代替马了。
只不过蒸汽机火车头的成本还是太高了,而且蒸汽车头的自重也不小,万敬测算,蒸汽机必须要达到十马力,才能达到现在马拉轨道车的运输效率。
可这也还不够,如果只是这样,还是竞爭不过马,必须要继续增加蒸汽机的马力,从而运载更多的车厢,才能降低蒸汽火车的成本,真正投入到实际运营中。
在蒸汽火车有了突破之后,苏泽又向万敬提出了蒸汽轮船的构想。
实际上,蒸汽轮船的技术难度要比火车低。
火车的空间有限,还要考虑自重,所以蒸汽机不能太大,还必须要提升蒸汽机的热效率,才能获得更大的动力。
蒸汽轮船就不一样了。
船上空间大,一台蒸汽机不行就两台好了。
此外铁路的稳定性要求也高,传动装置更精密,而蒸汽轮船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
这些种种因素结合起来,让蒸汽轮船的项目立项最晚,但是已经取得了比蒸汽火车更大的突破。
而苏泽知道,一旦蒸汽轮船开始普及,困扰几千年的长江上游航运问题,从此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轮船大大降低了逆流运输的成本,而四川这个经济和人口大省,外省的商人垂涎已久。
碍於入川成本太高,这才维持了现在的状態。
只要航运成本降下来,外省商人绝对不会放过这么大的市场。
那出入川商品很快就平衡,缓徵政策很快就会取消。
等到了那个时候,四川为了保住本地税源,自然也要开徵商税了。
这才是苏泽的计划,任由你手段通天,我只要老老实实发展生產力就是了!
一力破十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