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文听完也点头。
河南南阳府,是中原流民最集中的地区。
流民,就是无土地的百姓。
流民產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土地兼併,比如水灾旱灾,再比如逃税逃役。
黄河流经河南,沿途都是黄泛区,河南又是四通发达的中原腹地,南阳府也是各省流民的中转站。
因为京师在河南北面的原因,河南需要阻挡北上的流民,这些流民受阻后,就会转入鄂豫陕。
此外湖广的荆襄地区,也是流民的主要產生区,这里的流民北上后,也会进入南阳府,最后留在河南。
流民和藩王,这是河南地方官员头顶上两个大山。
刘应节长期在河南地方上任官,对於河南的民情十分的了解。
成子文看向这位同年好友,也明白他在官场上的煎熬。
官场上就是这样。
躺平的自然不受苦,想著贪腐的也没事,最痛苦的就是他们这些想要做点事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员了。
成子文想了想,决定还是给好友指条明路。
他说道:
“子和兄,你可知道朝廷分税改制之议?”
刘应节点头。
苏泽这份奏疏,並没有在民间引起太大的报导,只有最关心税收的《商报》刊登了一下。
但是刘应节疑惑的问道:
“文昌兄,你在牢狱之中,怎么知道这件事?”
成子文说道:
“这些日子总有人来看望我,我就托他们带来了最近的报纸。”
“流民、藩王,这都是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文昌兄想要做事,手上就要有银元。”
“子和兄可以从这里下手。”
刘应节开始思考起来。
其实他也研究过苏泽的分税改制的奏疏。
如果能开徵商税,將工商税收留下大半在本地,確实能让地方官员更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但是河南的工商税收到底能收上来多少?
刘应节其实是没有信心的。
和未知的工商税收相比,要开徵商税需要说服全省的士绅官员,这个难度是更大的。
成子文说道:
“文昌兄,要说服整个河南难,但是让一两个府徵收商税,你个布政使应该能做到吧?”
刘应节点点头。
刘应节回忆起河南各府,他抬起头问道:
“子和兄说的可是怀庆府!?”
成子文立刻点头,刘应节一个长稽,对著成子文说道:
“多谢子和兄赐教!”
说完这些,刘应节立刻离开詔狱。
七月二日,在京师等候召对的河南布政使刘应节,接到了司礼监的通知,他任职前的召对改为上奏问对。
刘应节虽然有些遗憾,不能当面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他还是很快擬好了奏疏。
七月三日,河南布政使刘应节上书,请求朝廷分税改制。
刘应节在奏疏中,保证在河南怀庆府开徵商税,並立下军令状,三年內说服整个河南开徵工商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