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工矿税

这对于内阁来说,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不一会儿,苏泽又看到了几名户部官员,看来自己猜的没错,内阁喊自己过来,也是为了财税分配的问题。

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日请诸位过来,是想要议一下地方财源的问题。”

高拱看向身边的张居正。

张居正拿出会计录,开始宣读去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其实这些数字,各大报纸在年初的时候已经都报道过了,苏泽心中也知道了个大概。

隆庆四年一年,大明财政增长显著。

可以说大明的财政,基于隆庆元年,也就隆庆皇帝登基的时候,已经翻了倍。

当然,这个税收还是有水分的。

其中一个大头,来自于登莱铸币所的铸币税。

一两白银铸币两银元,这对于财政来说几乎是魔法一样,通过这样实现的增长并不是长久的。

一是大明这个白银黑洞,会吞噬周围的白银,低成本的白银很快会枯竭。

另外如今稳定的币值,是因为大明的欠账,在登莱铸币之前,大明一直处于货币紧缺的状态,这些银元加速了商品流通,满足了交易的需求,所以才能锚定一个这么高的价值。

但是银元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当市场上的银元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铸币税也就会降低。

另外一笔大的收入是市舶税,但是这笔钱都是入皇帝的内帑的。

当然,隆庆皇帝还是比较体恤外朝的,每年也都会从市舶税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外朝,大明武监的费用、京营新军的费用,还有皇家的水泥厂、炼钢厂,都是从这里来的。

最后一个上升的就是商税了。

虽然只有两省一府征收商税,但是商税的增长还是非常可喜的,而且这笔钱是掌握在户部手里的。

张居正念完了收入,又开始念支出。

朝廷收钱多了,但是钱也多了。

几次战争的人员军饷变少了,阵亡抚恤也少了,但是军费开支还是增长了。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大明战争对于军需补给的消耗是巨大的,火药消耗比之前翻了几倍。

还有各种军械的建造,海军的建设,这些都是相当巨大的开销。

两省一府的吏员开支,培训和教育费用规模也不小。

还有学校的建设,黄河和运河的工程,这些都是巨大的开支,算下来大明的财政竟然也只是堪堪收支平衡。

而这一切,都已经是在张居正这个理财高手的操持下,加强审计开源节流以后的结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子文向朝廷上奏,但是工部都拨不出经费来治理邕江的原因。

张居正看向户部的官员,开口说道:

“财政的事情,不过与开源和节流两项,节流自然不必说了,朝廷已经在江南试行折银纳税,可以节约将实税运输到京师的成本。”

“这次喊大家来商议的是开源的事情。”

紧接着,张居正又点了顺天府商税司魏恽的名字。

魏恽大概也是早有准备,掏出一份文书开始读了起来。

“诸位大人,这是去岁顺天府商税征收的情况。”

魏恽将去年顺天府商税征收的简报介绍了一遍,就连一向对商税不太感冒的赵贞吉也惊道:

“这么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