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再上一疏

看完之后,苏泽也有些愣住了,这不就是后世网络上的“皇汉”吗?

仔细想想,皇汉出现似乎也很正常。

儒家本身也不是反对开疆拓土,只是反对浪费国力开拓无用的土地,反对消耗的战争。

而隆庆年间的几场动兵,大明都是获得了好处的。

这样的情况下,皇汉思想冒头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如今的大明军,确实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军队了,手中有了利刃,自然就想要杀敌了。

苏泽问道:

“销量如何?民间反响如何?”

罗万化说道:

“这次《新君子报》的销量大增,但是读书人之中还是抨击的声音多一点。”

“但是京师普通百姓倒是很喜欢《新君子报》的说法,已经有人喊出恢复汉唐盛世的口号,听说《新君子报》还专门加印了汉唐的地图,销量也相当不错。”

好家伙,《新君子报》也是玩明白了。

苏泽放下《新君子报》,又看向《新乐府报》。

看完后,苏泽的脸色凝重起来。

这是一份很有深度的文章,笔名“心隐”,苏泽自然知道这是创办《新乐府报》的何心隐亲自写的文章。

文章分析了西南土司制度的问题。

文章认为,明初对于土司的优待,是导致西南一直不安定的原因。

明初的土司都是要纳税的。

但是从明代中期开始,朝廷为了优免土司,经常优免偏远地区的土司贡税。

结果就是这些不纳税的土司越来越多,而地方官府衙门的开销越来越大。

如此一来,地方官府的苛捐杂税也越来越多,汉地的百姓则开始向土司控制的地区逃亡!

何心隐在报纸上指出,正是这种不公平的税收制度,才导致了西南问题此起彼伏,始终难以断绝。

苏泽又看到下文。

“夫民之纳税于朝廷,犹契券之交换也。”

“百姓输纳赋税钱粮,其核心所求,非徒然供奉,实为换取朝廷及其所置官府应尽之责:护佑疆土、维系秩序、开浚水利、赈济灾荒,乃至兴教化、利耕桑,使黎庶安居乐业。此即社稷存续之根本契约。”

好家伙,这不是社会契约论吗?

紧接着,何心隐用这套理论来分析西南的局势。

“然观西南困局,其弊根源便在于此‘契约’失衡崩坏!”

“朝廷对土司封地屡开优免,彼等不纳钱粮贡赋,独享其土之利,坐拥其民,俨若化外之邦。”

“而官府衙门之耗用日增,无以弥补,则加倍苛求于所辖之汉地民户,丁银、徭役、杂捐叠床架屋,赋如山岳。”

“如此税赋不均,轻徭厚此而苛重薄彼,岂是‘契’之本义?民非痴愚,焉能不察其深?赋税本为换取生存之资与庇佑之盾,今盾既残,资反成枷,黎民何以能安?何以能信朝廷之‘约’?”

“故百姓无奈,惟有以足为尺,以身为权。其‘票’不必诉于衙门,其‘择’不必陈于奏牍。彼等眼见土司封地或无朝廷苛索,虽有土司之制,或得喘息之机,离乡背井,遁入土司之地以避沉疴之赋。”

好家伙,看完之后,苏泽放下报纸,揉着太阳穴,他似乎明白了,成子学的事情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苏泽想了想,又再次掏出一本空白奏疏。

其实这也是苏泽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情。

大明对于地方上高级官员的处理,实在是太过于随意了。

当然,这也是帝制时代的特点。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