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所谓“苏党”

苏泽自然是毫不犹疑的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 ,等候奏疏生效。】

还好自己拥有系统,接下来就要看系统发力了。

——

这一次内阁中出现了特殊的情况,高拱和张居正罕见联手,苏泽的奏疏遭到了赵贞吉和雷礼的反对。

高张的支持也正常,苏泽凡是关于财政方面的改革,两人都是支持的。

开拓财源,这是任何希望进取的变法官员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没有财政支持,根本没办法完成变法,商税的好处是高张都能看到的,是朝廷真的吃进去的好处。

但是赵贞吉和雷礼,就是推动商税的保守一派了。

作为阁臣,他们自然也能看到推动商税的好处。

但是他们又担心,过于激进的推动商税,会引起地方上的反抗情绪,最好还是之前那样,由地方上主动提出来开征商税。

这场争论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共识,最终奏疏送到了司礼监,隆庆皇帝又命令官员讨论。

结果自然是反对声更大了。

就连内阁达成共识的,要整顿广西吏治的事情,也在外朝引起了争议,认为这是朝廷苛责士人。

广西本来就是治理难度比较大的地方,有前途的官员不愿意去,如果朝廷因为土司叛乱,就惩罚当地的官员,那就更没有人愿意去广西当官了。

显然这种说法有诡辩的成分在,但是依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而且这一次的反对声,和以往不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者。

按照苏泽之前的总结,这算是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了。

第三阶段,就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个阶段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

如果是广西官员被知罪,那朝廷会不会拿别的官员知罪?

如果在任办不好事情就要被知罪,那大明朝有多少官员要被知罪?

能去广西的官员,基本上也都是没什么前途的官员,如果他们因为贪腐或者无能治罪,接下来朝廷就要向其他官员下手了。

所以这种反对,是官僚体系自发的行为,并不是某个官员带头领导,广西的利益和京师大部分的官员也都没有关系。

当然,也正是这样,这种的反对才更可怕。

因为这不是帮某一个两个具体的官员开脱,而是整个官僚体系为了保护自己,自发的团结起来反对任何意义上的改革,要维持自己作为官员特权的地位。

当海瑞走入都察院的时候,几名广西道监察御史来到了他的面前。

为首的资深御史阮朝东,对海瑞说道:

“副都御史,吾等想要联名上奏,反对苏子霖的奏疏!请大人用印!”

海瑞看着几人,他没有多说什么,命令身边的官员去拿都察院的大印,接着对几人说道:

“诸位以为,苏泽所奏的事情不对了?”

阮朝东心中有些忐忑。

自从海瑞入住都察院后,对于联名上奏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一道联名也需要加盖都察院的大印。

不过海瑞也承诺,这道程序并不是为了阻挡言路,只要是言官的上奏他都会用印,这不过是增加都察院的严谨性,让所有上奏都要通过他这个副都御史。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