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高手出招

原因也很简单,是海运分流了一部分的漕运业务。

海运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东南沿海地区,通过海运将粮食运送到京师。

海运增长必然减少漕运的业务。

李一元很认真的看完了几篇报道,他的脸色也有些难看起来。

整个大运河沿线,是大明南北二京的生命线,漕运业务当真是“百万漕工之所系”。

《新乐府报》的文章中,也已经讲述了山东和南直隶北部的一些城市码头,因为漕运业务的减少,漕工的收入下降,闹出漕工向朝廷讨薪的事件。

大运河沿岸都是繁荣富庶的城市,如果这些漕工闹起来,会严重影响大明的稳定。

可是李一元身为朝廷重臣,也清楚的知道海运的好处。

海运的成本极低,更重要的是比起已经运行了几百年,腐败和潜规则横生的漕运体系,海运的损耗也是远远低于漕运的。

除此之外,李一元又有些担忧。

张居正执掌财计后,一直在推动折银征税的改革。

如果采取折银征税,那漕运的业务还要进一步下滑,到时候要如何安置这些漕工?

李一元重重叹了一口气。

不可否认,大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钢铁产量已经连续两年翻倍了,京畿地区还在不停的兴建铁厂。

铁厂、焦煤厂、水泥厂、玻璃厂,还有各种李一元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工厂,一座座的建设起来。

莱州、直沽和东南沿海的港口,一艘艘新船不断的下水,倭银公司的巨大利润,驱使着大明商人扬帆出海。

市舶税的收入再上新高,两省一府的商税也在快速增长。

这样欣欣向荣的盛世光景下,也有萎缩的行业。

漕运行业正在萎缩,依靠漕运兴起的运河城市,正在逐渐被海港城市超过。

李一元意识到,这些问题也到了必须要处理的时候。

这可是在大明核心区域的上百万漕运工人,如果真的闹起来,甚至要比京营还麻烦。

放下《新乐府报》,李一元揉了揉眼睛。

这份报纸的劲儿太大,李一元刚刚准备看一看《新君子报》的江南文人墨客八卦中和一下,就见到徐叔礼冲了进来。

李一元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徐叔礼连忙说道:

“大银台!不好了!都察院上书弹劾内阁!”

听到这里,李一元的脑袋嗡的响起来。

“理由是什么!?”

徐叔礼掏出奏疏,这是一份都察院十三道资深御史的联名奏疏。

这是都察院的集体弹劾的前奏,十三道资深御史联名上奏,接下来就是普通御史的奏疏海洋,这代表了整个都察院都联合起来,而矛头正是指向内阁首辅高拱。

这次都察院联名弹劾高拱的罪名是“隔绝内外、阻塞圣听”。

这个罪名可不轻了,上一个荣获这个罪名的内阁首辅,是先帝朝的内阁首辅严嵩了。

奏疏上首先攻击的就是高拱:

“臣等伏见自正旦大朝会后,陛下龙体欠安,迄今旬月未朝。内外臣工忧心如焚,然宫禁消息隔绝,百官茫然无措。”

“陛下圣体安康本属国朝根本,今首辅高拱非但不宣明圣躬实情,反严禁消息流传。”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