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堺港条约

第 堺港条约

李文全看向这个矮小的倭人。

木下秀吉穿的不伦不类。

倭国的商人,和苏泽提出四民平等之前一样,在倭国的地位是受到压制的。

倭王曾经有过法令,禁止商人穿丝绸。

但实际上,隨著倭国进入战国时代,很多大名都需要仰仗商人购买武器,甚至有的大名还要向商人借贷打仗。

而倭王权威早已经不再,京都的公卿还经常要饿肚子。

也和大明一样,这些禁令逐渐沦为形式化。

聚集在码头上的商人,都是在丝绸的外套上披著麻衣,或者乾脆就穿一个麻布的坎肩意思一下。

商人的腰带上,掛著汗巾和算袋(钱包)。

而倭国的武士也隨著战乱地位提升,高级武士基本上都穿绸缎的衣服,下半身则一般都是切袴的战裙。

武士腰间则一般挎著倭刀。

但是眼前这个倭人,穿著精致的丝绸衣服,看起来像是商人的打扮,腰间却挎著倭刀。

而且从他丝绸的衣服中,能看到贴身穿著软甲。

李文全注意到他的不同,於是说道:

“舰船上的火炮是固定在船上的,只能在海上使用。”

李文全身边的通译,將李文全的话翻译给了木下秀吉。

木下秀吉有些失望,但是李文全又说道:

“对了,这些火炮不能卖,佛郎机炮要吗?”

木下秀吉虽然不懂汉语,但是佛郎机炮这个词在大明和倭国都是舶来词,发音基本上一样,而且倭语本来就借用了很多汉语词汇,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等到通译再说了一遍,木下秀吉急切的说道:

“要!能看看货吗?”

李文全想了想,他看在这个矮个子倭人有些特別,还是拍拍手,让伙计將装有佛郎机炮的货箱搬了下来。

大明从很早就开始铸造佛郎机炮了。

王阳明在平定宸濠之乱时,就大造佛郎机炮,在平叛战爭中集中使用,一战而克。

大明铸造佛郎机炮的歷史很长,特別是沿海地区,为了抗倭守城也买过造过一批。

不过现在这类武器已经算是淘汰装备了。

李文全这次携带的,就是在山东搜罗的佛郎机炮,经过简单的除锈后就运上了船。

佛郎机炮是一种后装炮,气密性和如今大明使用的前装纺锤大炮完全不能比,火炮的威力和射程也不行。

在李文全来之前,就听苏泽说过,工部已经开始研製新的陆战炮了,有適合在平原集中使用的大炮,还有適合在山地使用的轻便火炮,这样一来佛郎机炮更没有价值了。

等到伙计打开箱子,木下秀吉的眼睛都直了!

织田信长很重视火炮的运用,他这次来堺港,除了兴师问罪之外,同时也是为了敦促堺港商人儘快向佛郎机人购买火炮。

堺港商人也想过自己製造。

但是倭国的铁矿质量不行,炼钢的技术也很差,製作不出合格的炮筒。

倭国的冶铁业是个非常畸形的行业。

一方面,倭国自身的铁矿质量不行,倭国需要从大明进口铁矿石来冶铁。

倭国的冶铁业也点不出高温炉火的炼钢技术,转而在“手搓”上一路狂奔。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