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散装江南

顾宪成却不满的说道:

“那苏子霖入仕以来,可曾经为了家乡父老做出一点贡献?”

“这次吴淞铁路的事情,苏子霖也不帮著家乡父老,要搞什么协商之议,这摆明了是不想帮忙!”

高攀龙虽然狂妄,但是也不敢接顾宪成的话茬。

顾宪成发现自己骂苏泽没人响应,也只好收起了这个话题,重新回到吴淞铁路的话题上:

“既然朝廷要算帐,那咱们也要算帐。”

“我们吴淞铁路可以买北方的钢铁,但是要按照市价来买!”

在场的士子纷纷应和,赞同顾宪成的主张。

等到眾人离开之后,高攀龙才对顾宪成说道:

“叔时兄,这钢铁价格之议?”

顾宪成比较的是京师附近的钢材价格,而实际上钢材运输的费用是很高的。

如果將京师的钢材运输到江南,运输费用可能要比钢材本身还要高。

顾宪成死死咬著京师钢材价格来比较,无疑是一种诡辩。

顾宪成却不以为意的说道:

“云从兄,吾等可是代表江南士绅来京师的,自然要站在家乡父老的立场上。”

“我们江南向京师纳粮的时候,难道不是算上沿途的损耗?”

高攀龙沉默了。

如果这么一比,確实没错。

大明的实物税收,都是要扣除沿途运输损耗,最后实际送到国库的数量。

比如江南的贡米,贡米的粮户要专门僱人押送到京师。

一百石的米,起运至少要准备二百石,运输损耗加上沿途关卡的盘剥,最后在入內承运库的时候,还要被管事的太监压榨一番。

所以对於贡粮的粮户来说,最痛苦的不是交税,而是把税送到京师。

顾宪成以此作比,似乎也没有问题。

既然都是为了江南的利益,高攀龙最后也承认,顾宪成这一套確实是个好策略。

——

九月二十七日。

按照皇帝的旨意,江南官员士绅的协商团,在工部的议事厅內商议。

这次协商,按照上一次的旧例,工部只派了负责营造铁路的营缮司主司万敬,工部负责造价估算的一名员外郎。

户部派遣了刚刚明確负责铁路事务的山东司主司葛燁,这位也是苏泽的老朋友了。

除此之外,负责工程事务核算的內廷营造司,也派遣了一名营造学社毕业的太监过来。

这名孙公公就是负责房山铁路工作的,对铁路造价了如指掌。

此外司礼监也派遣了一名太监记录,负责事后向皇帝匯报。

內阁则派遣了一名中书舍人过来记录,事后向內阁匯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