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太子,他从小就在宫中居住,被正式册封后也就是住在东宫,还在皇宫之内。
身在紫禁城这方天地,看戏这种事情对朱翊钧来说很奢侈,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戏台,专心致志的听戏。
河陵君李鏻开始还满怀心思,想着怎么才能求见到大明皇帝,但是他很快也被戏台吸引,紧接着就沉沦下去。
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到朝鲜,朝鲜也有戏班尝试演出过,但是都没办法和崇文门戏班相比。
这唱腔和唱调,如同仙乐一般,怎么听都是享受!
不愧是大明啊!
河陵君李鏻见识过京师的繁华后,突然觉得做个朝鲜国主也没什么意思,窝在那乡下地方当个土大王,还不如在大明京师做个富贵闲人。
李鏻也沉浸到了戏中,很快就到了晚饭时间。
朱翊钧意犹未尽的让戏班暂停。
这时候李鏻说道:
“殿下,臣听说写下《牡丹亭》的汤大才子也在京师?能否让下臣一见?”
朱翊钧嘴角露出笑容说道:
“这有何难!今日汤显祖就在东宫!”
“张宏,请汤先生上来。”
“遵命。”
不一会儿,一名身穿儒衫的青年,从戏班后台来到了太子面前。
看到汤显祖气质形象俱佳,李鏻更是激动,这就是大明的风流人物吗!?
原来这就是天朝啊!
汤显祖倒是十分的淡定,他向太子和贵宾恭敬行礼。
李鏻突然说道:“殿下,今日臣恰逢盛会,能否请汤先生做曲一首,记录下今日之景?也好让臣返回朝鲜后,能常常回忆起此景?”
太子大手一挥说道:
“这个自然,汤先生,请您作词曲一首,为今日贺!”
汤显祖微微皱眉。
他总觉得自己有满腹才能,却被太子当做词曲之臣,心中更加愤懑。
于是汤显祖想了想,开口说道:
“锦心绣口无人收,玉阶却当戏场游。
笔底烟霞成瓦砾,殿前粉墨掩兜鍪。
菱镜里空才调,丹墀影中老春秋。
试问笙歌沸处:谁把良工,作偃师弄偶?”
朱翊钧的文学水平有限,只觉得词曲华丽,拍手叫好。
李鏻的汉文造诣也不深,也觉得词句优美,也跟着叫好。
但是在场的官员,却脸上露出奇怪表情。
苏泽皱眉看向汤显祖,如果只是恃才傲物也就罢了,当着太子作这样的词曲,就有点挑衅的意思了。
这第一句“锦心绣口无人收“,就是暗喻其治国才华无人赏识。
而“殿前粉墨掩兜鍪“,这句就更得罪人了。
“兜鍪“为武将头盔,借代朝堂重任,“粉墨“指戏子装扮,暗讽真正人才只能以伶人身份接近权力中心。
苏泽看向太子身后的吏部尚书杨思忠,这是打你大冢宰的脸啊!
这不是明着说朝廷取才有问题吗?
苏泽想起原始空这位大才子,似乎也是当官不久,就被贬到徐闻县,这说话也太得罪人了。
不过苏泽看向杨思忠,这位吏部尚书脸上并没有任何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