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有些疑惑。
难道是铸币工坊出了问题?
原本负责铸币的登莱镇守太监张诚升入司礼监,继任者听说也是个能干的太监,不应该这么快就出问题吧?
葛烨说道:
“铸币所铸币至今,来往登莱港口的商人都是用银元交易,登莱铸币所铸币数量连月下滑,已经影响了内帑火耗收入。”
“内阁和司礼监多次查问,张阁老也对我们山东的近况不满意。”
苏泽看向两人,也明白了两人的来意。
登莱铸币所开设多年,一两银子可以铸成两枚银元,这巨大的铸币利润,已经成了朝廷财政的重要收入。
但是市面上的野生银子总是有限的,而且商人知道在大明港口交易,自然会换成银元再来港口,这样能收到的铸币税必然要下滑。
这本来不是苏泽担心的事情,但是葛烨下一句话,却让苏泽皱起眉头,葛烨说道:
“登莱市面上的银元也在外流,而且不仅仅是登莱如此,其他港口的银元也有这个趋势。”
“我就不明白了,朝廷铸了这么多的币,最后都去哪里了?”
银元外流可是大问题,发行货币不足,是会阻碍经济发展的。
可大明就是一个白银黑洞,才开海了这么短时间,钱荒问题又来了。
信用货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大明宝钞被玩坏了之后,民间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接受纸钞的,银本位实在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苏泽只能说道:
“两位将登莱铸币的数据和银元流向资料送来我这里,苏某想想办法吧。”
葛烨和魏恽连忙说道:
“多谢苏翰林!”
——
苏泽刚送走两人,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又来到了报馆。
“太子请我过去?”
苏泽整理了一下衣冠站起来,他这才想起来这些日子都忙着武监的事情,没有去詹事府给小胖钧上课。
张宏脸上陪着笑意,在路上的时候张宏说道:
“苏翰林,是武清伯世子返京了。”
武清伯世子?不就是太子的舅舅李文全吗?
苏泽想起来,上个月的时候,他用【飞鸽传书】和澎湖知县王家屏通讯,王家屏说李文全带领澎湖殖拓商团的船队去了倭国堺港。
看来是从堺港返航了啊。
苏泽嘴角带着笑意,自从倭国通政署的报告传回京师后,倭国有大量银矿这件事,引起了朝野的议论。
其实这件事在民间不是什么秘密。
东南倭乱前,倭国商人就向大明出口了大量的白银,倭国产银这个说法在沿海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但是由于东南抗倭战争的问题,倭国贸易属于敏感话题,没人会拿出来公开讨论。
而等到开海以后,大明商人也忙着通过贸易赚钱,也没人会再说这个话题。
黄文彬和朱俊棠的报告,只不过是让大明上层注意到倭国富银这件事。
这其中最兴奋的就是小胖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