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挂职多久啊?”
众人听到挂职两个字,纷纷聚集到李如松身边。
李如松说道:
“这次可不一样。”
众人竖起耳朵,李如松说道:
“我听到的消息,京师新军成立,才有了我们这次挂职的机会。”
众人还是兴致缺缺,上次挂职京营,自己成了朝堂上大佬的棋子,操练了半天最后京营被裁撤了。
李如松说道:
“这次不一样,听说这次是特殊情况,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留在京营新军。”
夏忠孝问道:
“留在京营新军有什么好?我们不是结业后要回去继承家中军职吗?”
周围都是自己的亲信,李如松说道:
“我爹来信说,希望我能留在京营新军。”
“这是为何?”
李如松说道:
“你们没看出来吗?朝廷是了大力气筹建新军的,我爹说了,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京营新军日后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你们没看京营的三军吗?克虏军、镇北军、安南军,这是对应北疆、辽东和西南,日后这些地方发生战事,负责出击的就是京营新军,原本的卫所日后就只负责防御了。”
“而且京营新军刚成立,空缺的军职很多,只要立功何愁没有升迁机会?”
“你们都忘记苏教务长上次说的吗?军功授职,日后没有军功,连授职的机会都没有!”
“诸位甘心回去卫所领兵吗?”
众人都愣了一下。
好几个内陆地区卫所出身的武监生,都露出不情愿的表情。
在卫所做千户百户又如何?
他们的祖辈父辈一直都守着卫所,有的卫所根本没有仗打,千户百户就是个村长罢了。
还有几个陕西卫所子弟,当年河套不宁的时候,他们的卫所还要戍边,父辈们守在边境上,整日和寒风作伴。
这些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看不到希望。
爹是百户儿子就是百户,想要成为千户难如登天,因为人家千户也有儿子。
这也是戚继光能成为大明军人偶像的原因,从世袭军户子弟到因功封爵,这在大明旧军制下,已经不是传奇而是神话了。
李如松又将自己知道的消息如实说道:
“我还听说,明年毕业的时候,朝廷会按照课业成绩、练兵成绩进行排名。”
“排名靠前的,可以自己选择想去的军队。”
众人眼睛放光,选择自己想去的军队?
那禁卫营是不是也可以去?
如果能成为皇帝身边的戍卫,那对于这些普通卫所弟子来说,那绝对是能光宗耀祖的事情。
传达完了自己知道的消息后,李如松看着干净的教室。
满打满算,他们在武监的日子不多了。
武监设置的学制是两年,接下来这段时间他们要在京师新军营地和武监内两头跑,一边完成武监内的学业,一边协助训练新军。
李如松曾经对父亲的决定很不解,为什么要将自己送来武监。
但是现在他对武监产生了感情,真正以自己是武监生身份为荣,而不是辽阳总兵儿子之类的身份。
天南海北的同学聚集在武监,此时他们只有“武监生”这么一个身份,这个身份超越了地域、家庭出身,将他们牢牢捆绑在一起。
——
成国公府内。
成国公朱时泰说道:“二弟,这位是黔国公的亲弟沐昌佑,算起来和我们是同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