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系统发力,星夜入宫

最近这几日科道正在就京师新营的事情不断上书,李一元听到南京急报更是不在意道:

“急奏是什么內容?”

徐叔礼为难的说道:

“大银台,这是一份密奏,属下没资格看密奏的。”

密奏?

这下子李一元反而更不在意了。

能上密奏的,也就是南京那几个老傢伙,最多加上留在南京的那几个勛贵,还有南京镇守太监。

大概是什么肉麻的请安奏疏,或者向皇帝进献什么宝物的密奏。

李一元道:

“放在桌上吧,前面还有多少奏疏?”

徐叔礼连忙说道:

“回大银台,还有三十多份奏疏在誊抄,等您阅示后再送入宫中。”

听到还有三十多份,李一元觉得血压更高了,他站起来说道:

“不等了!你隨我入宫,將这批奏疏送入宫中,不然那帮言官又要来催了!”

又忙碌了一天,总算是把今日积压的奏疏全部送走了,李一元这才回到自己的公房。

他拿起桌案上那份南京送来的急报密奏。

李一元拆开密奏匣子上的封条,检查密奏也是通政使的权利之一,这也是通政使能位列大九卿的重要原因。

通政司原本只是一个传递文公的机构,但是通政使可以检查连內阁都不能查看的密奏。

而经过前任杨思忠一系列的扩权后,通政司又在各地有了经歷所,还在海外有了通政署,更是成了整个京师消息最灵通的人。

李一元看完密奏,大声道:

“徐叔礼误我!”

“快!本官要进宫!”

皇宫中,隆庆皇帝看完了李一元紧急送来的密奏,也头疼欲裂。

这是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的密奏。

王本固的密奏是用最快速送来的。

今年年后,前黔国公沐朝弼的母亲李氏,也是黔国公府的老令君李氏病逝。

大明的勛贵互相联姻,沐朝弼的母亲李氏,也是出自勛臣一脉。

这一脉也是相当的显赫,李氏的祖上,是隨著太祖朱元璋打江山的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死后,爵位传到了长子李景隆身上。

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站错队,曹国公的爵位被革除,李景隆被带回京师幽禁。

成祖朱棣没有继续追责李景隆的子孙,等李景隆死后,李家又返回南京,被封为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等到了嘉靖朝的时候,嘉靖皇帝重新封李家为临淮侯。

李氏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归葬在南京李氏的祖坟中。

这沐朝弼也不知道是发了什么疯,平日里也没见他多孝顺母亲,也许是被革除了黔国公的爵位后心情鬱闷,想要出去走走,在几次向朝廷上书无果后,沐朝弼直接带著母亲李氏的灵柩去往了南京。

沐朝弼还带上了一千黔国公府的亲兵,他身穿孝服,所有士兵也都披麻戴孝,就这样浩浩荡荡从云南衝去了南京。

沐朝弼这场堪称行为艺术的送葬行为,沿途州府都不敢阻拦,只能纷纷送上酒水赶紧將这位前黔国公大人送出境。

四月,沐朝弼带著母亲灵柩来到了南京。

沐朝弼是乘坐漕运船抵达的南京,到了南京之后,沐朝弼的亲兵抢占码头,还驱逐沿途商船,更是以“清道”为名鞭挞百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