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作战,李如松看到了真正的精锐。
他忍不住想,这样的骑兵,如果在辽东会怎么样?
恐怕女真人见到就会落荒而逃吧?
夏忠孝又问道:
“对上步兵科那王八阵如何?”
李如松开始思考起来。
武监不仅仅有骑兵科,还有步兵科和炮兵科。
骑兵科两个班之间有矛盾,但是在面对其他科的时候,骑兵科又能一致对外。
而炮兵科的人数比较少,操练项目和骑兵步兵也不太一样,第一年炮兵科有很多算学的内容,和两科的冲突不大。
骑兵科和步兵科的矛盾就大多了。
在配发新式火枪后,步兵科的线列轮射战术引起了军中讨论。
步兵科内出现一种论调,未来是步兵的时代,骑兵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这种论调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是当茫茫多的步兵举着火枪列阵的时候,那是让所有敌人都绝望的阵型。
怕是只有远程火炮才能击溃这样的步兵列阵吧?
骑兵科和步兵科也有过几次兵棋推演,结果虽然互有胜负,但是一想到步兵的装备造价和训练难度,骑兵科的学员们不免焦虑。
骑兵太贵了!
一个骑兵的成本,已经是步兵的十倍不止了。
这还是钱粮的成本,如果算上培养周期,这个倍率就更夸张了。
步兵科的论调,如果同样的投入下,装备新鸟铳的步兵列阵,可以完胜同样投入的骑兵。
而且步兵训练和补充都比骑兵容易太多,所以骑兵是没有未来的。
这个论调在武监传播开,竟然有不少支持者。
而这一次大同铁骑,让李如松有了新的思考。
骑兵没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甚至因为新武器和新操典,还会让骑兵在战场上更加闪耀!
骑兵的机动性,也决定了骑兵是进攻方最好用的兵种。
在被俘之后,李如松也和这支骑兵的军官进行了交流。
戚帅在大同也在军改。
改革的方向就是精练士兵,裁撤多余的冗兵。
在保证几个关键棱堡的驻军,戚继光训练更多的骑兵,并且以剿匪的名义,派往草原进行实训。
每一个棱堡和驻点,都会维持一个可以主动出击的骑兵营,保证每一个驻点的机动性。
李如松也开始思考起来,如果辽东也用这样的办法?
驻点用步兵炮兵防御,等时机到位的时候,骑兵则出寨巡逻作战,定点清楚驻点附近的女真人。
那这样一来,一个驻点就可以覆盖保障周围的大片村落。
李如松也想到自己来辽东之前,和父亲讨论的辽东问题。
辽东的土地肥沃,就是一年耕种一季,也能产出大量的粮食。
但是随着女真叛乱,原本辽东的汉人人口不断流失。
汉人人口流失,女真就更加猖獗。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人口流失导致安全局势恶化,安全恶化人口加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