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兵部的人也慢慢反应过来,知道武监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说白了,还是兵部觉得武监夺了他们的权力,所以处处和武监作对。
苏泽将奏疏修改了一下。
说白了,兵部的担忧,在于武监的“不受控”,他们对于武监没有掌控力,觉得被排斥在外。
而实际上,武监也不可能单独跳出大明一百多年建立的兵部体系单独存在。
别的不说,兵部掌握了大明的后勤和军工,光靠武监这点人,也无法完成苏泽想要的军事制度改革。
苏泽也并非要和兵部为敌。
戚继光在山西的胜利,兵部配合得很好,新武器的生产运送,棱堡建设,兵部都出了大力。
既然如此,将兵部拉入进来就是了。
苏泽写道:
“臣伏奏,为彰陛下振武之德,解兵部疑虑之衷,臣请奏:”
“命兵部同核武监课业,专掌演武考绩。”
“敕兵部遴官监临演武,凡骑兵、步兵、炮兵诸科,皆由兵部据《操典》勘验,列册定次。其优劣者,由兵部奏题嘉惩;凡授职武监生,须经兵部覆核文书,方得铨选。”
苏泽这算是重申了兵部对武监生的考核权。
让兵部参与对武监生的嘉奖考核,又能让他们看到武监操练的成果,也能让他们能对武监有参与感。
紧接着苏泽又写道:
“为将者,最忌纸上谈兵。臣请奏,年后由兵部遴选武监优异者,在京营见习实训。”
这就是苏泽提出的第二招了。
京营冗员问题,都是兵部被群臣攻击的焦点问题。
大明通过漕运送到京师的粮食,每年消耗这么多在京营身上,却养出了一支根本没有存在感的部队。
其实从《隆庆会计录》编纂完毕后,兵部也一直想对京营动手。
但兵部至今也没有下手的机会。
京营都是由世袭卫所构成的,这些卫所早已经铁板一块,兵部知道这些卫所的积弊,但是想要动手也苦于没有人手。
就靠着兵部的这些文官,到了军营连基本情况都弄不清楚,如何能和京营这帮基层的兵痞斗。
苏泽也知道兵部在京营这件事上受到的压力,他提出等到年后,由兵部统一分配,将武监生分到京营“见习实训”。
以“见习实训”的名义,让这些武监生深入到京营内部,着手解决京营的问题。
双管齐下,苏泽就不相信兵部不上钩。
另外就是自家染坊的推销问题了。
苏泽看着由自家染坊出品,申家的成衣店制作的新式军装。
这是一套骑兵的军服。
为了方便骑马,这套军服采用是上半身对襟系扣,下半身裤装的设计,再搭配一套皮制的马靴。
苏泽还专门设计了盖沿军帽,加上一整套华丽的勋绶装饰。
这套是专门用来受阅的军礼服,苏泽是按照自己目测的皇帝身材,让裁缝量体裁衣的。
苏泽将奏疏和新式军装一起送到了通政司,本月的模拟次数已经用完,但是苏泽相信这次不会再遇到什么阻力了。
——
皇宫。
果不其然,这苏泽的奏疏算是畅通无阻,司礼监三巨头联袂来到御书房,向隆庆皇帝献上奏疏。
看完奏疏的隆庆皇帝自然是龙颜大悦道:
“还是苏爱卿知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