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三合一疏

实学不是没有切入点吗?那医学不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医生的收入高而且稳定,需求旺盛,其实也有一些贫苦读书人转而从医的。

但是这些人只能读一些古代的医书,治病水平堪比巫医,治死人才是常态,治好了反而是侥幸。

实学不是要从实际出发吗?

这医学就是最实际的东西。

苏泽的微虫致病说,奠定了实学的基础。

如果李时珍建立医学院,教授医生传授实学呢?

实学科举可能还要等等,但是实学培养医者,这似乎不难?

治病是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东西了,治得好就活,治不好就死。

高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立刻说道:

“这件事就交给老夫!一定要让李神医将医学院建起来!”

高拱愿意推动这件事,苏泽就放心多了。

其实苏泽已经从应天巡抚海瑞那边得到了支持,如果高拱能用朝廷的名义支持李时珍办学,苏泽还可以再从太子朱翊钧那边拉点赞助,开办医学院的费用就差不多了。

以李时珍在江南地区的名望,也是绝对不愁找不到学生的。

实学在科举上也许没有优势,但是在其他学科培养人才上却有巨大的优势。

原时空,近现代大学,基本就是两个路子。

一个是王室或者宗教学校,这在东方就差不多是国子监和书院,这些其实都是专门培养官员的机构,教授的都是文法类的知识。

另一类则是职业和技术的学院,这一类往往是基于现实需要而诞生的学院,教授的是工程、算术、航海之类的专业技能。

而医学院又是最特殊的。

原时空,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医学院,是英国皇家医学院。

是由王室投资,但是培养的医学专才的学院。

这大概是因为,医学是王室和百姓都需要的,谁不想要健康呢?

苏泽拿出医学院计划,高拱满意的说道:“是老夫误会子霖了,派遣书院督学的事情,老夫会和吏部协调的。”

高拱这个吏部尚书发话,苏泽就知道自己的计划差不多成功了。

高拱又想了想说道:

“李神医请求创办医学院的事情,你也写进奏疏里,三事并一疏,由老夫来说服其他阁臣。”

苏泽只好回头修改奏疏,最后将这份三合一奏疏折腾出来。

《疏壅滞振文教兴医学以育实才疏》

写完校对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疏壅滞振文教兴医学以育实才疏》送到内阁,在高拱的说服下,阁臣都支持你的奏疏。

隆庆皇帝又下发吏部礼部讨论,两部都基本上赞同你的奏疏。

但是奏疏最后部分,李时珍创办医学院的提议,却遭到了太医院的反对。

面对太医的反对,隆庆皇帝通过了举人铨选改革和书院改革,搁置了创办医学院的部分。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83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 ?】

好家伙,苏泽千算万算,没想到竟然是太医院反对。

也对,就是隆庆皇帝,也不愿意得罪太医。

既然这样,苏泽也不吝啬这 “是”。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 。请尽快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