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促进了对硷的需求。
而羊毛的需求就更大了。
羊毛御寒的效果,已经在去年冬季得到了验证。
而且经过毛纺织工艺的不断升级,羊毛的价格也逐渐走低。
製作同样的衣服,羊毛线的价格略高於布,低於丝绸。
现在就是普通人家的妇人,也会想办法学一下织毛衣的技术,帮著自家男人织个围巾或者帽子。
就在沈一贯启程前,他听妻子杜氏说,她参加了一个苏泽妻子赵令嫻组织的织毛衣活动,说是要给东胜卫的戍卒织毛衣御寒。
这个活动得到了京师很多贵妇的支持,大小官员的妻子都承诺在入冬前捐一套毛线冬衣。
这还只是京师一座城市的需求。
这样庞大的贸易需求,是能阻挡的吗?
大明和草原的关係,已经彻底的改变了。
大明需要草原,草原更需要大明。
沈一贯有一种想法,就算是黄台吉要开歷史倒车,拒绝封贡,他的政权也坚持不了多久。
只不过那样会给大明和草原都带来伤害。
沈一贯想到一切的“始作俑者”,苏泽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吗?
不过仔细想想,这还真是苏泽的风格。
在宣府修整之后,使团继续前进,这一次在大同前的驛站王世贞都没有进城,而是直接向著草原而去。
使团又经过了东胜卫棱堡,见到了驻守在棱堡之中的戚继光。
每次见到棱堡,沈一贯都感觉到恐惧。
这种具有强烈几何美感的建筑物上,可以说每一寸墙面的染红了血液。
这种恐怖的堡垒,是整个世界军事工程学的集大成之作。
沈一贯试著想,如果自己是进攻方,恐怕用再多的人命,也无法攻克这可怕的棱堡吧。
戚继光对於使团的到来十分的高兴,他再次派遣自己麾下精锐,护送使团北上。
不过戚继光倒是对局势乐观很多,他认为东胜卫棱堡的存在,就算是黄台吉不接受册封,以目前九边的实力也能据守。
要是蒙古人真的不识抬举大举进攻,戚继光也不吝嗇再送他们一场大败。
戚继光的信心,也给了王世贞信心。
再怎么说,外交都是以国力为后盾的博弈。
戚继光对大明的兵力有信心,那他施展外交的空间就大了很多。
从京师出发十天后,王世贞风尘僕僕的来到了板升城外。
等见到迎接自己的顺义王妃三娘子后,王世贞心中咯噔了一下。
最糟糕的情况果然发生了,黄台吉都不来迎接使团,这也说明了他的態度。
再次见到三娘子,这位曾经协助俺答汗完成封贡的女强人憔悴了不少。
不过她还是儘可能用最高规格的礼仪,迎接了大明使团。
例行慰问后,王世贞故作惊讶的问道:
“顺义王储黄台吉何在?”
三娘子有些吞吞吐吐,王世贞压低声音说道:
“三娘子,若是黄台吉不接受大明册封,草原將有大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