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奏请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事疏》

“臣观通政邮递司经历所布设州县,星罗沿海,本为朝廷耳目。倘假之以稽查奸细之权,则倭寇动向可旦夕达于天听。”

苏泽紧接着写道:

“凡开埠港口、属国通政署及地方经历所,得稽查外藩奸细,录其形貌行止飞报京师。”

“遇可疑之人,许会同地方兵备道拘询,然不得私设刑狱。”

“凡涉军国重务之谍报,直送通政使司密奏,勿经地方。”

最后苏泽写道:

“如此则沿海如臂使指,万里海疆织罗网,可绝倭谍窥伺之患。”

看完苏泽的奏疏,杨思忠的呼吸微微急促。

通政司经历所都安插在重要的地方,而当年经历所人员配置的时候,苏泽就在经历所塞进了太监和锦衣卫的人。

这样一来,由经历所负责外藩奸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杨思忠也是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油条了,他当然不会被苏泽这样三言两语说动。

放下奏疏,杨思忠问道:

“钱从哪里来?”

任何一个部门要办事,都需要经费,总不能让通政司的经历所自己贴钱办事吧?

更何况情报工作是最钱的,无论是收买情报,还是发展线人,再比如招募人手,这些都是要经费的。

全国沿海这么些通政司经历所,这需要的一大笔经费从哪里出?

这才是杨思忠关心的问题。

如果皇帝和阁老们不拨款,那苏泽这份奏疏就形同虚设。

苏泽说道:

“经费自然应该从备边银拨付。”

杨思忠看向苏泽说道:

“苏翰林如果能从户部要来这笔银子,老夫定然让经历所抓回几个倭国细作给你。”

果然是老狐狸,杨思忠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苏泽的布局。

大明君臣对于倭国渗透琉球的事情未必就完全不知情。

比如隆庆元年进贡倭刀的事情,大明上下都把这件事含糊过去了,只有福建市舶司建议,将琉球的来贡次数减少,而朝堂也立刻准奏。

这倒也不能苛责大明,隆庆元年是什么情况,实在没办法承担再起倭乱的代价了。

而现在局势好转,但是大明君臣对于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对于琉球大概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苏泽穿越前时空就是这样,虽然官方和民间都有关于琉球被倭国渗透的情报,但是无论是明朝还清朝都没有重视。

琉球先是同时向大明和倭国称臣纳贡,然后只贡倭国。

一直到 ,投靠倭国的末代三司官毛凤来摔碎尚氏的御冠,宣布琉球王政终结。

可讽刺的是,毛氏最后也被迫穿和服向倭国称臣,琉球彻底被倭国控制。

但是渗透琉球,和渗透大明,对大明君臣的震撼是不一样的。

如果倭人明目张胆渗透大明,那就是真的对大明有狼子野心了,这时候大明君臣一定会主动回击。

就是前时空,万历年间倭国入侵朝鲜,前时空的万历皇帝都发动了抗倭援朝战争,最终挫败了倭国的入侵。

更别说这个已经被苏泽改得面目全非,但国力早已经超越前时空的大明朝了。

苏泽从通政司出来,这感觉是为了说服杨思忠,自己又从杨思忠这边又领了一个前置任务。

怎么感觉越来越罐头游戏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