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苏北灌溉总渠

三月十日。

山东,大明府(济南)。

一名布衣老者从漕船上下来,他身后几名追随者护送他走到码头上,老者看着忙碌的大明府码头,心神一阵恍惚。

老者名叫颜钧,是心学泰州学派的宗师。

几年前,他被南都提学耿定向诱捕,以妖言惑众解送入京,当时也曾经在大明府的码头上停留一夜。

颜钧经常在运河沿岸讲学,和漕帮也有很深的联系,当时他的弟子们要劫狱营救,颜钧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今日看着繁华的大明府码头,颜钧感慨万千,比起上次停靠,大明府码头明显更热闹了。

“号外号外!修运河还是治黄河?工部争论不休,朝廷阁部评议!”

“这里也有报纸?”

颜钧刚刚出狱的时候,他的门生弟子们知道他喜欢阅读,就搜罗来报纸给他解闷。

而他的前弟子何心隐在京师办了《新乐府报》,颜钧也对报纸十分感兴趣。

颜钧的弟子们连忙拦下报童,从报童手里买下了四份报纸。

颜钧也没想到,在大明府竟然能买齐四大报。

颜钧不知道,他的前弟子何心隐以运河为枢纽,在大明府建立了印书坊,和《新君子报》《商报》共享发售渠道,将报纸推广到了大明府。

而大明府作为山东漕运枢纽重镇,也是通政邮递司设置经历所的地方,官报《乐府新报》自然而然也延伸到这里。

颜钧看着报纸,四份报纸都是四天前的,但是能这么快送到大明府,也足以让颜钧惊奇了。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算是相隔一省的消息,没有一两个月也很难传递过来。

而且那时候的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朝廷的邸报上也只有朝堂上的大事。

那时候,大明虽然名义上是大一统的王朝,实际上各省府县都是割裂的。

现在京师的报纸,四天就能送到大明府,大明府的读书人可以知道四天前京师朝堂上发生的大事。

这放在从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找一家茶馆,歇歇脚再说。”

码头边上的茶馆,喝茶的就是商铺的掌柜,来往的客商,加上少数过路的读书人。

让颜钧更意外的,茶馆也放上了免费的报纸,任由顾客借阅。

而茶馆之中,歇脚的顾客们,讨论的也是报纸上的事情。

这也是新的变化。

颜钧那个时代,因为消息不够流通,讨论时政是京师读书人的特权。

就算是南京的读书人,也无法知道京师的即时动态,这时候对时政的讨论完全就是雾里看。

刚刚对朝堂局势侃侃而谈,第二天就传来内阁已经倒台了,这样的时政讨论实在是太没意义。

所以在颜钧年轻的时候,读书人更愿意讨论心学这些学术上的内容。

学术内容的更新没有那么快,每个学派也都有自己的辩题,颜钧那时候就经常讨论“义理”、“性空”这些虚无的论题,年轻读书人最流行的就是辩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报纸的出现,让京师朝堂的最新动态,只需要四天就能传到大明府。

辩经还有门槛,键政可是什么人都能张口就来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