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权说完了,人事权刚刚苏某也说了,最后就是考核权了。”
“如果最终考核权还在兵部手里,那武监还是要被兵部钳制。可若是褫夺兵部的授官之权,又有违祖制和《大明会典》,兵部又要再起议论。”
徐文壁连连点头,这也是皇帝最担忧的地方。
但是考核的权利,又是最重要的权利。
之所以这些勋贵和军户子弟,愿意来上武监,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吗?
可如果最后的考核权还在兵部手里,那两年认真读书又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皇帝最纠结的地方。
苏泽说道:
“下官倒是有一个办法。”
“苏翰林请讲!”
苏泽说道:
“其实这个办法也简单,就是将职位和差事分开。”
“职位和差事分开?”
苏泽点头说道:
“百户、千户、指挥使,这些是职位,武监生要承袭职位,还按照《大明会典》的规定,交给兵部确认。”
“但具体的差遣,则根据在武监中的成绩排名来。”
“排名靠前的武监生,可以优先选择更好的差遣,可以分到更容易立功的军队。”
苏泽这个办法,其实就和宋代的官制差不多。
百户、千户、指挥使,这些军中职位原本就是世袭的,苏泽想要乘机将这些职位虚无化,彻底变成只决定待遇的虚位。
然后在这个基础外,建立一套新军的差遣体系,也就是新的军官职位。
这样一来,就可以绕过兵部,同时又能推动苏泽计划已久的新军改革。
苏泽本来就没准备将这些军官放回到原本的卫所中。
新军官自然是要给新军准备的,有了这批进步军官作为骨架,苏泽就可以打造新军了。
然后等到新军力量占据上风的时候,在彻底废除大明这套又低效又腐败的卫所军体系。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当务之急苏泽和皇帝的意见一致,尽快将武监建设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徐文壁将苏泽说的意见记下来,又匆忙入宫,向皇帝汇报了今日的谈话。
隆庆皇帝听完连连点头,原则上同意了苏泽的意见。
但是在出钱的问题上,皇帝又开始犹豫不决。
设立武监,可不单单是学费。
修建武监的费,也必然也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次日,正月十七。
就在京师很多衙门还沉浸在年节氛围中的时候,兵部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在兵部尚书霍冀的带领下,兵部侍郎曹邦辅以下,兵部各司的主官都严阵以待。
定国公徐文壁的马车抵达兵部,当徐文壁和苏泽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霍冀命令打开兵部的正门。
一众兵部官员站在正门后的仪门前,这架势让定国公徐文壁都紧张起来。
他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半步的苏泽,莫名觉得安心许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