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请设武监遗表

达成协议后,陈于陛和范宽都快步离开,他们还要忙着筹备分社的事情。

三大报只是联合了递送渠道,但是等到发行后还是竞争关系。

等到两人离开后,何心隐的助手上前收拾,一边问道:

“何师,您为什么要答应他们?我们《新乐府报》自己做就是了。”

何心隐看着这个弟子,淡淡的说道:

“素心,你可知道他们是怎么盘算的?”

何素心,是何心隐求学心学的时候收养的义子,半弟子半义子,是何心隐最重要的助手。

“弟子愚钝。”

何心隐说道:

“范宽主张在沿海分发报纸,是因为他认为商人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识字群体。”

“陈于陛的《新君子报》还念着那些读书人,他要将报纸送到内陆的府城去。”

何素心问道:

“那何师您觉得呢?”

何心隐说道:

“我觉得是运河和长江沿岸的漕运工人们。”

“啊?”

何心隐说道:

“颜师已经出狱了,那些同道走了赵贞吉赵阁老的关系,把颜师的案子翻了。”

“而昨天我把苏子霖给报童办夜校的事情,写信给了颜师,颜师已经南下了。”

何素心知道,何心隐说的颜师,是心学大师颜钧。

颜钧在嘉靖年间被逮捕,心学门徒一直在京师营救,现在终于营救成功。

何心隐说道:

“但即便如此,我们估计还是敌不过苏子霖。”

“苏子霖智若鬼神,所谋的事情都是极其深远的,谁又能想到,登莱捕鲸,能让京师报童夜间读上书呢?”

何素心也点点头,随着登莱捕鲸的产业扩大,照明的价格降了下来。

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不仅仅说明了求学的刻苦,也说明在在古代晚上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读书一根蜡烛就够了,要讲课需要的蜡烛就太多了,这样的成本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

在鲸油灯和鲸油蜡烛出现之前,普通百姓也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鲸油灯和鲸油蜡烛普及后,照明的费大幅度降低,夜校才有了可能。

泰州学派的祖师王艮,就最喜欢教授普通百姓读书写字,他的弟子中就有很多底层百姓。

但是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因为普通百姓就是手停口停,大家就是知道读书的好处,白天也要劳作,没有读书人的时间。

现在不同了,照明的价格降下来了,报童愿意在工作外的时间读书识字,那沿着运河和长江漕运的那百万漕工,应该也是同样愿意的。

颜钧在读了何心隐的信后,就匆忙南下,就是为了这件事。

何心隐了解颜钧,他就是王艮思想的笃行者,他一生都在为“百姓之道”而奔走。

何心隐说道:

“苏子霖选择了上海县,作为《乐府新报》的分社,你今天就南下上海,看看上海这地方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为什么能让苏子霖看重。”

“弟子遵命。”

——

何心隐千算万算,却不知道苏泽破局的方法就是两个字“效率”。

在印刷坊的新厂房中,工匠正在向苏泽和罗万化介绍新的印刷机。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