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请设国子监武科疏》

前些日子,刑部侍郎李一元上书,锦衣卫镇抚司的民案司业务能力低下,印钱征收不力,所以请求设立律科班,提升这帮人的业务能力。

隆庆皇帝自然没有不许的,朱笔一批,这帮东厂和锦衣卫又要来国子监上课了。

满朝诸公把国子监当什么了?都往国子监里塞?

可沈鲤不过是个小小司业,也只能咬着牙接受下来。

——

东宫到了腊月也开始放寒假,定国公徐文壁受太子召见,来到东宫,却发现苏泽也在场。

见到苏泽,徐文壁这个超品大员也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和苏泽寒暄了两句。

对于他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臣,政治待遇主要靠投胎,努力反而是减分项。

你一个勋贵努力上进要做什么?这都不敢想!

所以大部分勋贵的生活目标,都转移到了赚钱上。

谁不知道,苏泽是京师的财神爷。

京师这么几个赚钱的产业,哪个不和苏泽有关?

就说国丈武清伯李伟家的庄子,靠着种土豆赚了多少?

就连武清伯隔壁的几个庄子,也靠着偷武清伯家的土豆种苗发了财。

听说太子又给武清伯一种名为红薯的作物,听说这一次武清伯亲自披甲,每日拿着长矛巡视农庄。

徐文壁态度恭敬,但是苏泽也没有轻慢这位定国公。

双方寒暄了一阵子后,小胖钧撂下话,说是苏泽有事要和定国公商议,就带着张宏回去睡回笼觉去了。

明伦堂内就留下了苏泽和徐文壁,这位顶级勋贵不知道怎么的,单独面对苏泽的时候紧张起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朝会的时候遇到阁老们一样。

苏泽开口说道:

“国公,苏某央求太子请您过来,是有一件事和您商议。”

“苏翰林有什么话就说是了!”

徐文壁一副好说话的口气,他以为苏泽是要带着自己发财。

苏泽却说道:

“这次李成梁部曲在京师闹事,陛下震怒,惩办了李成梁。”

“苏某想,李成梁会犯下错误,还是因为朝廷缺乏教育的原因。”

“苏某也和戚帅谈过,如今军户中的子弟,很多都不事兵法,家学断绝,不少百户千户,乃至于指挥使,一年到头都不去军营,如果真的遇到战事,这些卫所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苏泽说这话的时候,徐文壁也有些心虚。

他是顶级的勋贵,而大明的勋贵都是武勋,他其实也兼着三大营都督的差事。

苏泽说的没错,大明的军官体系,经历这些年的演变,已经成了一种荣誉性的贵族职位。

因为大明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

所以演变下来,世袭军职其实就和是“子、男”一样,不过是低级的世袭爵位。

其实仔细想想卫所体系,也就和贵族封地差不多。

一个千户所,千户的职位是世袭的,千户就是世袭的爵位。

千户所的军屯,其实就是千户的封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