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商品在经济上控制了草原,草原从此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大明国祚+10】
【剩余威望点:50点。】
国祚+10!
也对。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虽然也发生了俺达封贡,但是蒙古人主动封贡,和在大明大捷后封贡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历史上的俺达封贡,只开放了大同一处马市。
现在的大明也和历史上的大明不同,在苏泽的引导下,大明的商品经济更加繁荣,那对草原的经济控制只能更强。
那国祚+ 。
当然,苏泽并没有因为俺达封贡,就觉得大明没有外患了。
现在的大明,可以是危机四伏。
不提辽东的女真人,西南边疆也是暗流涌动。
加上王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大明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外患。
但能够一战平定北疆,对于大明百姓也是一件好事,京师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秋防,而整个北部边疆地区的百姓,也不用在秋冬戍边了。
俺答封贡,极大的缓解了大明的疆防压力,这绝对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
九月二十七日,前线的各种消息汇总回来,朝廷派遣的清边御史也已经抵达前线。
东胜卫大捷的战果已经确认,由戚继光草拟的请功人员名单,也已经送到了京师。
皇帝御批朱批,对戚继光所奏的请功人员照单全收,下令兵部给与相应的嘉奖。
不得不说,隆庆皇帝这点确实有明君气象。
给奖励的时候从来不抠门,对前线将领也从来不犯疑心病,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很少具体干涉军务。
当然,这也和隆庆时期财政宽裕有关。
兵部忙的热火朝天,在大明这个僵硬军事体系中,战功是能够突破制度框架的最有效手段,大量千户百户被赏赐了下去。
这些都是容易办的,国朝军官嘉奖晋升都有规定,按照兵部的条例办就是了。
最难办的,还是戚继光等有功将领的奖赏。
戚继光已经是山西行都司的都司了,正二品的官员,在职位上已经很晋升了。
此外王崇古这个宣大总督也是有大功劳的,他也已经是兵部侍郎了。
兵部尚书霍冀办事妥当,将兵部治理的井井有条,戚继光两次大捷,兵部都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还是苏泽上疏,提出了解决方案。
戚继光比照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和新建伯王阳明的旧例,封伯,以酬其功。
但是王崇古的问题就比较难办了,苏泽也没有好的办法。
隆庆皇帝对于苏泽这份奏疏照单全收,礼部也迅速拟定爵位,封戚继光为定远伯。
大同巡抚王用汲也得到了升迁,他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督抚山西。
前线还有两个特殊的人员获得了奖励。
负责修造东胜卫棱堡的傅顺,从工部主事升任工部员外郎。
在山西炼铁铸炮的万顺,也同样升任员外郎。
其余官员也都有封赏,最后就是苏泽了。
隆庆皇帝这一次还是决定给苏泽升迁。
但是皇帝还是要将苏泽留在东宫,于是将他的詹事府职位提了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