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的奏疏正是时候,隆庆皇帝当天就批准了奏疏。
朝鲜这个国家就是这样,总是喜欢卖弄这点小聪明。
但是朝鲜在大明众多朝贡国中,能有如此特殊的地位,也是因为这个国家对大明确实重要。
朝鲜是大明屏障倭国的藩属,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近代倭国就是先占领朝鲜,进而染指东北的。
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万历年间还有一场抗倭援朝的战争。
第二个原因,就是朝鲜这个国家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千百年来,朝鲜就在奉行“事大主义”。
事大主义,就是将大国真心实意的当做爸爸。
明清时代对中原,后来对倭国殖民者,近现代对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
作为藩属国,朝鲜是非常合格的,而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让朝鲜成为天然屏障,大明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
所以苏泽决定还是见一见这位朝鲜的书状官。
许篈进入报馆,就看到苏泽崭新的从五品官袍,他连忙向苏泽行礼。
苏泽又将报馆中的罗万化、张位、王家屏介绍给许篈,许篈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大明翰林,内心实在是有些紧张。
等到落座会后,许篈打量苏泽。
不愧是大明啊,这样年轻的官员都能干预国策,这份唯才是举的氛围,可不是老人政治严重的朝鲜能比的。
许篈忍不住将大明和朝鲜做对比,越想越觉得泄气。
朝鲜国内还在搞什么两班制度,出身不高的大臣根本没资格走上高位。
国内党争不断,各派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旦执政后又很快腐化堕落,只会提拔家族子弟和姻亲故旧。
许篈现在就处于一种“大明吹”的状态,他甚至觉得大明的政治斗争都要比朝鲜高尚,因为大明政治斗争是在斗执政理念,而朝鲜的政治斗争就是斗的家族荣华富贵。
许篈作为朝鲜贵族,都厌恶这种制度,更不要说那些因为血统而无法入仕的读书人了。
见到苏泽后,许篈老老实实的说道:
“学生求见苏翰林,并非为《请改贡例疏》而来的。”
苏泽见到这许篈文质彬彬,一口汉语十分的流利,对他也是心生好感。
“那书状官来报馆是为了何事?”
许篈连忙说道:
“苏翰林,朝鲜书状官,就是为了学习天朝上国的制度而设的,学生是来学习的。”
许篈语气谦卑,对苏泽更是执弟子礼。
许篈接着说道:
“学生想要返回朝鲜,仿效苏翰林办报。”
苏泽也没想到,这位朝鲜的书状官求见自己,竟然是想要效法自己办报?
“为什么要办报呢?”
许篈说道:
“朝鲜国小而民愚,学生想要办报开启民智。”
苏泽凝视了一眼许篈,果然小国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啊。
朝鲜的情况,和大明确实不一样。
还在搞两班制的朝鲜,属于封建集权还没玩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