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给张居正的“礼物”

沈一贯在信中写了这样一个比喻,这位一道命令就能杀死使团所有人的可汗,却无法战胜喉咙里的痰液,需要三娘子拍抚半天才能理顺气息。

见到俺达汗这样,沈一贯反而更有底气了。

俺达汗的身体不好,那可汗之位随时可能发生变更,这样的情况下,就算黄台吉是对大明的强硬派,也不可能再领兵离开板升城了。

继承人领兵在外,到手的皇位飞了,元代已经演示过无数次了,黄台吉不可能不懂。

俺达汗不可能亲征,黄台吉也不可能出征,那这次进攻大明必然是虚张声势。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沈一贯也强硬起来。

他扶着王世贞,和在场的黄台吉据理力争,双方唇枪舌剑,最终达成了协议。

俺答部今年不会对大明用兵,但是大明也不能再出兵搜套。

俺答汗又要求和大明朝贡,但是沈一贯表示他没有答应的权力,请俺达汗派遣使者前往京师求贡。

三娘子又提出要开放马市,和中原交换盐铁等物资,也被沈一贯拒绝,死咬着这事情必须要遣使去京师谈。

事情到了这一步,使团总算是完成了朝廷的任务,接下来王世贞又在板升城参加了几场宴会,在三日前踏上了返程的路。

读到这里,听说王世贞和沈一贯达成了协议,安全返程,苏泽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和戚继光也判断蒙古人是虚张声势,但是谁能保证战争就打不起来?

历史上很多战争的起因都是意想不到的事件,历史演进总是必然中带着偶然。

苏泽又拿起了前日子傅顺的来信。

东胜卫棱堡的进度,甚至要比预计的还顺利。

东胜卫并不是一座棱堡。

戚继光和傅顺实地考察,最终决定东套开始,一直到兔毛川,修建五座能相互呼应的棱堡。

每一座棱堡都可以驻军百人,棱堡内挖掘能供五百人饮用的水井,储存足够五百人坚守一年的粮食,以及够用三个月的火炮和弹丸。

戚继光也给东胜卫棱堡的城外设置了农田,用来种植土豆作为主粮。

五座东胜卫棱堡内也都建有烽火台,一旦蒙古人南下,五座东胜卫燃起烽烟,消息就能传递到大同右卫。

东胜卫棱堡都卡在关键要道上,蒙古人如果绕过东胜卫,那城内的士兵就能冲出棱堡,袭扰蒙古人的后勤。

按照戚继光的设计,五座东胜棱堡建成后,蒙古人再选择从兔毛川入侵,就会被这五座棱堡卡住七寸,钉死在兔毛川上。

如今这五座东胜棱堡已经完工了三座,剩下的两座也已经准备开工,傅顺有信心在今年秋收之前完成五座棱堡。

苏泽松了一口气。

东胜卫是控制草原的缰绳,一旦完工大明就能占据战略主动权,这之后是战是和就掌握在大明手里了。

苏泽放心的放下信。

北疆战略,是苏泽利用金手指改变历史进程,一步步布局完成的大战略。

如今这个战略算是尘埃落定了。

苏泽在充满了成就感的同时,却又升起了更大的紧迫感。

俺答部是大明最直观的敌人,可知道历史发展的苏泽却知道,这是最不重要的一个敌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