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上任山东清吏司员外郎

山东清吏司还有额外的职责,但是最后这个“掌天下盐课之事”,才是张居正调自己来山东清吏司的原因。

果不其然,张居正开口说道:“陛下已经下旨,废灶乐工户籍禁锢。”

“登莱巡抚涂泽民上书,在登莱用新法制盐,所耗倍减,产量倍增。”

张居正看向苏泽,涂泽民本来就是苏泽推荐的,张居正认为涂泽明的制盐法肯定和苏泽脱不开干系。

不过身为阁老,张居正也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他向苏泽和魏恽问道:

“虽然陛下圣恩废灶籍,允许灶户自寻生计,但是盐法是国家大计,魏恽,你说说看?”

先问魏恽,看来这个魏恽在张居正心中的地位还是可以的,应该属于“可造之材”那一档的。

魏恽想了想说道:“师相,学生以为应该先通令各盐所用新法制盐,等新法普及后,再宣布废除灶籍的政策,允许灶户自择。”

张居正未置可否,然后看向苏泽。

苏泽说道:

“张阁老,陛下的隆恩,当然要第一时间让灶户知晓,否则朝廷的信义何在?”

“阁老,下官以为,应该向灶户说明朝廷的政策,愿意留用的由盐所返雇,不愿意留用的任其自去。”

又怕张居正犹豫,苏泽又说道:

“新法制盐所耗远少于旧法,而灶户多是贫苦百姓,不会贸然而去,这一两年盐业无虞。”

“等过上几年,新法已经推广,各地盐产必定大增,那时候灶户要走,盐政也不会有问题了。”

听到这里张居正点头,但是他又问道:

“盐所的雇钱何所出?难道再发宝钞?”

张居正不愧是大明财政人,上来就算成本。

苏泽微微吸了一口气说道:“下官以为,请榷卖盐引。”

“榷卖?”

苏泽说道:

“张阁老,我朝开中法已经名存实亡,两淮等地的盐引早已经淤塞超过五十年,甚至有祖父的盐引孙辈都不能兑付的情况。”

“盐引淤塞,能得盐的并非盐商,得盐后再层层转卖,官盐价格日高。”

其实苏泽这话已经说得很含蓄了。

实际上的情况是,能用盐引换到盐的都是达官显贵,他们用盐引取盐以后自己也不卖,一般交给自己手下的商人或者卖给其他商人。

张居正点头,盐引问题到今天已经是顽疾了,大明上下都清楚,只是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苏泽见到张居正感兴趣,趁机说道:“不如朝廷直接榷卖新引,由盐所公开榷卖,所得利也部分留存于盐所,充当工本。”

榷盐倒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张居正一下子明白了苏泽的想法。

但是张居正又问道:

“如此一来,民贩所贩的盐到底是官盐还是私盐?岂不是私盐更甚。”

苏泽说道:

“运司印刷三联票据,一留作存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行运。各州县民贩,由州县给照赴盐场买盐,纳税后运盐出场,分赴指定口岸销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