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四民说和请征商税

国初在江南也有制造局,专门负责皇家衣物的制造。

但是这些官办工坊的竞争力很快就不足,比如现在江南的织造局已经自己不织造了,连皇帝登基时候的龙袍,都要钱承包给民间制造。

而景德镇的御窑厂的技术也被私窑超过,已经出现官窑不如私窑的情况。

这些都是国家财政的细枝末节,但是盐不是。

盐是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官营盐铁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的政策。

盐税无论怎么败坏,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这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果不其然,茅宽说完,就有一名中年儒生站出来反驳。

“湖广儒生桓远,参见陛下!”

桓远行礼完毕,开口说道:

“朝廷盐法败坏,都是这些奸商所致,如今私盐泛滥,更有那盐枭公然贩盐,专营一府一县之盐,所得之利又用于聚啸人马,俨成豪枭!”

“盐法败坏,都是因为这些奸滑商贾为祸,若是开放盐禁,则于朝廷无一利,于黎庶无一利,唯利商贾!”

“刚刚茅生的言论,是嫌江南只有一个张士诚吗!?”

这下子,整个南方省份的儒生大哗!

张士诚,和太祖朱元璋争天下的,他的职业是盐枭。

很显然这段话就是诛心之论了。

果然桓远这么说了,皇帝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了。

接下来就是双方轮番上台辩论,逐渐就变成了两派。

南方要求开放官营,解开各籍的限制,均平税赋。

北方要求恢复开国的制度,严肃户籍限制,除了官籍、民籍和少数军籍外,禁止其他户籍参加科举考试。

而湖广等几个省还有别的要求,由于湖广周围的江西、南直隶都是科举大省,也是乡试最难的地区,所以这些地方也有不少科举移民。

江西和南直隶的一些读书人,会想办法挂在湖广进行科举,特别是以湖广南部地区最为严重。

湖广的贤良文学还要求加强户籍制度,禁止百姓随意流动,对挂籍注籍的读书人严厉打击,最好恢复保甲制度,禁止百姓随意离开原籍。

看到如此纷乱的场景,整整一个上午过后,双方已经提不出新的观点,隐约开始转向地域攻击了,这时候张居正清了清嗓子发话了。

“奉陛下口谕,此次四民之争起自翰林院苏泽,此番议论也理应由你而终。”

众人看向官员队伍中的苏泽,只见被点到名的苏泽一脸的平静,在被张居正点名后拱手出列,接着就稳步走到了下方的会场中。

何心隐眯起眼睛,看向会场中的苏泽。

他对苏泽也算是仰慕已久了,如果不是苏泽,他也想不到办报这个办法来传播自己的想法。

《新乐府报》几乎就是山寨《乐府新报》做起来的,从无到有创造这一切的苏泽又是怎样的天才?

除此之外,何心隐也支持苏泽的很多奏疏,比如苏泽的边关政策,再比如他请求朝廷开港的海贸政策。

但是何心隐不喜欢苏泽“谄媚”皇帝,请罢早朝和上元灯会,何心隐认为会助涨皇帝的私欲,然后天下官员为了满足皇帝的私欲就会残害百姓。

总之,何心隐对待苏泽的态度很矛盾,欣赏他的才华,又不信任他的人品。

苏泽行礼完毕,这才说道:

“士农工商,皆是陛下子民。陛下犹如万民之父母,子女尽孝于父母,父母也要养育子女。”

“养育子女,曰养,曰育。”

“养者,保万民生计,黎庶口腹之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