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记忆宫殿香囊】的用法

王世贞和戚继光本来就是旧相识,两人热情的打招呼,然后戚继光就向王世贞介绍身边的王用汲。

听到王用汲的名字,王世贞眼睛一亮道:

“这就是和海刚峰并称为海内贤人的王巡案?”

王世贞是文坛宗师,又是王用汲的官场前辈,王用汲连忙向王世贞行礼。

在场的三人中,戚继光的职位最高,但是他身为武将,却丝毫不敢怠慢,也不敢摆正二品都司的架子,反像是个低级官员一样,向王世贞介绍道:

“代王除藩后,代王田产和大同卫所军屯清田的事情,就是王巡案在做的。”

听到这里,王世贞更是佩服。

凡是涉及到土地问题的,都是棘手的问题。

代王府除藩后的土地分配,大同军屯的清田和重新划分,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乱。

看到大同周围一片春耕农忙的景象,就知道王用汲在其中做了多少工作,大同比起九边之首的宣府,军民面貌都焕然一新,这让王世贞更有底气。

“戚都司,大同可用之兵有多少?”

戚继光自豪的说道:

“除了本将从南方带来的两万人,又陆续编练新兵八千!”

“这么多?”

戚继光说道:“不多不多,搜套大捷后,朝廷恩准将部分缴获分给了出征将士,大同上下都有从军杀敌之心!”

这下子连沈一贯都听明白了,搜套大捷之后大同出征的将士们都得了好处,军容士气自然就和宣府不一样了。

也难怪戚继光坚持要搜套,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一场场胜利来建立信心和荣誉,而套虏就是北方敌人中最弱的一环,戚继光第一个啃的就是这软柿子。

有了大同卫的底气,王世贞对出使草原更有信心了。

一行人进入城内,戚继光又详细给使团讲解草原情况。

“俺达汗在板升聚兵,但本将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

看到王世贞有些不解,戚继光解释道:

“接羔过后,草原部落就要开始四散游牧了,这个时候部落的牲畜增加,需要的草料大增,停留在一个地方草料很快就会吃光。”

“一直到了夏季水草丰茂后,各部落才会停下来。”

“所以俺达汗这个时候聚兵,很多部落根本就联络不上,也派不出人手。”

“根据本将探听的情报,板升聚兵不过五万,根本突破不了大同卫。”

听到戚继光的判断,王世贞安下心来,既然不是真打,那就有谈的希望。

王世贞又问道:

“这板升城内的情况如何?”

戚继光说道:“俺达汗在草原权威稳固,但是他老了。”

“今年接羔的时候俺达汗染病,所以才没能及时出兵接应套虏,现在板升城的政务,都是由三娘子处理。”

听到这个苏泽反复叮嘱的名字,王世贞问道:“这三娘子是俺达汗之妻?”

戚继光点头,他又说道:

“俺达汗的长子黄台吉,以骁勇著称,士马雄冠诸部,俺答部的军务多是他在处理。”

“除此之外,俺达汗之孙,因为叛乱被诛杀的黑台吉之子把汉那吉,父丧后由俺达汗亲自抚养,也独领土默特一部,实力仅次于黄台吉。”

“此外板升城还有一股燕地汉人,由白莲教妖人赵全带领,板升城筑城的时候,这帮汉人出了大力气,俺达汗允许他们在丰州滩附近耕种。”

听完了戚继光的描述,王世贞知道苏泽说的没错,整个板升城中最亲大明的,可能就是这个三娘子了,如果要完成使团的使命,就必须要取得三娘子的帮助。

听说三娘子好汉文,造诣还不浅,王世贞想到了办法。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