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王世贞也写禁书?

武举就是在卫所制度之外的武将选拔制度。

国初的时候不定期举办,在景泰年间变成定制,三年一试,分为乡试会试两级。

比如俞大猷就是武举出身,他家世袭的不过是百户,在考中武举就授了千户,突破了家族的限制。

苏泽暗暗记下,他也想要改革军制,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大同的军改效果不错,但是大同的情况特殊,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藩王可以打的。

王世贞的思路倒是有可行性,还是从选拔人才入手,选拔出合格的武将。

“弇州先生也认为,现在不该开战了?”

王世贞点头说道:

“大同北上就是恒代之地,这里自古就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

“俺答部骑兵熟悉地利,呼啸而来呼啸而去,但我军却要被辎重补给所累,无法深入。”

申时行问道:

“如果直接攻打板升呢?”

王世贞摇头说道:

“俺答筑城,却和我们中原城市不一样,在板升耕种的也都是北逃汉人,如果真的大军杀到,俺答弃城是不会犹豫的。”

“而且这个季节,俺答还可以逃遁到阴山以北,那就更没办法打了。”

看到王世贞如此了解军务,苏泽就更放心了。

外交手段是政治和军事的延续,如果不懂得军事的外交官,就会被对手的军事威胁恫吓住。

只有对军事有充分理解的外交官,才能搞清楚什么是真的军事威胁,什么只是虚张声势的军事讹诈。

当然,正式的圣旨还没下来,苏泽也不可能这时候告诉王世贞自己推荐他出使草原,总不能说是系统已经通过了吧?

这顿饭是宾主尽兴,等酒到浓时,苏泽问道:

“听闻弇州先生和神医李时珍相交,不知道李神医现在何处?”

李时珍和王世贞关系密切,《本草纲目》在没有成书之前,就藏在王世贞家的藏书楼里。

王世贞以为苏泽是家中有人患病,于是说道:

“东壁先生定是又去哪里寻访草药了,如果苏郎有急需,我可以修书一封请李神医来京。”

果然王世贞和李时珍的关系极好,苏泽连忙说道:

“弇州先生误会了,晚生是想要向李神医约稿。”

“约稿?”

苏泽说道:

“苏某父母早亡,见过不少因为缺少药石而亡的惨剧。”

“这世间的名医难有,所以想要请李神医写几个常见病的方子,用《乐府新报》传出去,让普通百姓在生病的时候也能用些药。”

王世贞赞许的说道:

“苏郎这份仁心,东壁先生必定不会拒绝,我这就修书一封,请东壁先生写几个常见病的药方,用药也选些黎庶能用得起的药草,如果真的能救人,也算是苏郎的功德了。”

苏泽连忙表示感谢,他又向王世贞说道:“那弇州先生是否也可以帮着乐府新报写几篇文章?”

王世贞坦然答应,四人将买来的酒都饮尽,苏泽这才返回家中。

但是今天苏泽最好奇的事情,还是没能得到解答,那就是《金瓶梅》到底是不是王世贞写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