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国之大事

从御书房出来,司礼监三巨头互相看了对方,都达成了默契——必须要劝说皇帝放弃出兵念头!

但是三人也都知道,皇帝正在兴头上,如果这时候扫兴,折损的是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影响力。

所以三人都没有作声,没人站出来。

李芳和冯保都在想着将今天的事情传到内阁,请阁老们来阻止皇帝。

就这样,三人回到司礼监,这时候有小太监通报,定国公徐文壁从城外祭祀祖陵回来交旨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芳、冯保和陈洪都眼前一亮!

不一会儿,隆庆皇帝疑惑的看着折返的李芳三人,只听到李芳说道:

“陛下,定国公求见。”

听到定国公,隆庆皇帝有些激动。

成国公病重,定国公就是勋贵第一人了。

定国公徐文壁稳重,得到外朝的夸赞,在文官那边形象也很好。

如果自己要出兵,文官不支持,只要能得到勋贵的支持不就行了!

“快宣!”

不一会儿,风尘仆仆的定国公徐文壁来到御书房内。

向皇帝汇报了祭祀的结果后,隆庆皇帝兴致勃勃的问道:

“祖陵可安好?”

徐文壁愣了一下,连忙说道:

“祖陵安好,陛下放心。”

听说祖陵没有异象,那是不是说祖宗是支持自己发兵的?

隆庆皇帝于是将自己准备出兵的计划讲了一遍,甚至暗示自己要御驾亲征。

听完之后,徐文壁也傻了。

徐文壁虽然是武将勋臣,但是这辈子只做过两个工作,一个是给皇帝当红盔将军首领,也就是保安队长,一个就是负责帮着皇帝祭祀,也就是大明大祭司。

而且定国公一脉是什么来头?

徐文壁的老祖徐增寿,是开国武将徐达的第三子,靖难之役时因私下向朱棣传递消息,为建文帝诛杀。

成祖靖难后,给徐增寿一脉封赠定国公,传承至今。

定国公一脉家传的本事就是“审时度势”,从来都是谨小慎微的。

当年土木堡的时候,堡宗领着京师勋贵御驾亲征,时任成国公战死,但时任定国公却坚持反战,被堡宗留在了京师。

而留在京师的那一任定国公,也没有参与到后续的宫廷政变中,定国公一脉恩宠日盛,如今已经冠绝勋贵。

徐文壁立刻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

隆庆皇帝看向徐文壁,这位勋臣之首立刻说道:

“陛下!戚都司虽然善战,但是南兵北上不过半年,对山川地理未必清楚,而且南兵总计不到两万人,虽然精锐,但是和俺答二十万大军相比还是太少了!”

“如今京营疲敝,若是大同有所闪失,那臣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徐文壁毕竟是帝国大祭司,拿出自己哭庙的本事来,这番操作下来,隆庆皇帝也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是啊,英宗那时候京营还是能战的,就是这样也弄了个被俘瓦剌的结局。

如今整个北方,除了大同的戚继光部队外,其他的边军防守有余,但是让他们进攻就难了。

而京师附近的京营更是早就不堪战了。

别说是京营,徐文壁这样的元勋后代,也已经逐渐从武将世家变成了帝国勋贵。

当冷静下来后,上头的情绪瞬间散去,隆庆皇帝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皇帝,他对着徐文壁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