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请设营造学社以助营造疏》

李一元亲自送的奏疏到了司礼监,司礼监秉笔陈洪看到了两份奏疏,也不敢擅自批红,直接送到了皇帝的御书房。

陈洪揣着奏疏,这戚继光的奏疏事关边关军务,当然要皇帝御览。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司礼监开始不批红苏泽的奏疏了?

普通官员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司礼监批红就行了,有的事情都不需要汇报给皇帝。

不知不觉,苏泽的奏疏已经和阁部重臣的奏疏一样,每次入宫都是直接送到皇帝的御案上,而且是御案上最醒目的位置。

陈洪走着走着来到了御书房,将两份奏疏放在了隆庆皇帝的御案上。

“苏爱卿竟然熬到今日才上疏?让朕看看他这次议的是什么?”

隆庆皇帝在两份奏疏中,先选了苏泽这份奏疏。

《请设营造学社以助营造疏》。

苏泽开头呼应雷礼的上疏,写道:

“臣闻圣王治世,必先立工政以固国本。今《营造法式》虽存而真义湮没,匠作无准致物料虚耗,审计失据令贪蠹丛生。”

“今《营造法式》破译在即,然九章之术若止于工曹,则钱粮审计终隔云雾。”

“臣请设营造学社,统摄工计之脉,钻研算学之法。”

紧接着苏泽开始点名:

“工部主营造测算,六科掌钱粮勾稽,户部、司礼监掌内外帑拨付。二部一监一科具司其职,均需通晓算学之士。”

“然工部算手不谙查账,科道言官难辨虚实,内宦监工多遭蒙蔽。当召二部一监一科精干入社,授以差分、方程、开方之术,使营造预算、物料核销、工期验算皆通贯如一。”

接着,苏泽又贴心的想好了老师。

他又写道:

“臣以为,工算之术非为匠道,测算之道乃近数道。我大明精通术数者,莫过于钦天监,当选任钦天监精通算学者充任教授。”

“再从翰林院中遴选算学优异,能授数理精髓者,以任教习。”

“学社官员学成完毕,考核通过后授料材审定官。”

“如此一来,可建大明工程法式。”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看向陈洪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事关司礼监,你怎么看?”

陈洪连忙说道:

“仆臣自然是说好。”

这句回答就很陈洪了。

李芳今天不在,下个月要在城外先蚕坛举行躬行桑礼,李芳和定国公徐文壁视察典礼的准备工作去了。

冯保被皇帝派去东宫询问太子学业去了。

如果是则前两位司礼监大太监在这里,大概都会说点话,但是陈洪对万事都只有点头附和的意见。

“陈洪万事唯唯”,这就是外朝对这位司礼监三把手的评价。

当然,这不代表陈洪就是好说话,只是因为头上有两名尊神,所以陈洪谨言慎行罢了。

隆庆皇帝知道问他也是白问,就在这个时候,冯保从东宫回到了御书房。

冯保进门,隆庆皇帝说道:

“冯监也来看看苏泽的奏疏。”

冯保其实是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道苏泽上疏了,才小跑回来的。

苏泽的每次上疏,都引起了朝野巨大的变化,这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

冯保瞪了陈洪一眼,陈洪在这个时候送来苏泽的奏疏,明显是要绕开李芳和自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