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紫禁城角楼烧毁,工部这不就来活了吗?
皇宫损毁都是大事,所以这次修复角楼的工程,工部尚书雷礼担任营造使,工部各部门都参与进来。
可到了二月底,角楼修复工程还在吵架。
凡是涉及到宫廷的工程,大明的决策流程是由宫造局和工部各自拿出一套预算出来,然后交给内阁票拟,最后送给皇帝拍板。
预算通过后,由工部采买,工部负责营造,宫造局负责监工,完工后再由皇帝亲自验收。
但是第一步,宫造局和工部的预案,就吵的不可开交。
凡是做过工程招标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工程两方报价,那报价高的那一方就会被人怀疑有猫腻。
工部的报价要比宫造局高了足足一倍,结果就是这份预算连内阁都通不过。
已经连续两次被驳回了,如果再不通过预算,那皇帝和内阁就要认为自己这个工部尚书无能了。
所以雷礼干脆邀请宫造局的太监一起实地勘察,商议拿出一个两边差不多的报价来。
结果就是今天约着官员去勘察,两边直接当场吵了起来。
雷礼万分的头疼,重修角楼是个小工程,但是涉及到皇家也不能怠慢。
角楼又是紫禁城最边缘的建筑,一座半烧毁的角楼一直废弃在那里,让外朝怎么议论?只能说是工部无能。
而且角楼还有警戒皇宫的作用,你工部拖延角楼不修,到底是何居心?
京察在即,雷礼也想要尽快开展工程。
但是按照宫造局的报价,连修复成本都不够,工部也完全没办法开工。
——
二月。
过完年,京师就开始回暖。
自从隆庆皇帝继位三年以来,大明都是风调雨顺。
这次上元灯会,也算是与民同乐了一次,京师中称颂皇帝是圣君的声音更多了。
其实对普通百姓来说,风调雨顺,皇帝和朝廷不折腾,就是难得的盛世了。
沈一贯风风火火的冲进报馆。
“王之桓出任淮抚,潘季驯复起为工部侍郎!”
其实苏泽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在你的奏疏帮助下,王之桓担任凤阳巡抚,领工部侍郎,总督漕运。】
【王之桓走访地方,确定了泇运河计划可行。】
【一年后,泇运河比历史上提前开工,大运河徐州段和黄河分离,漕运畅通无阻。】
【大明国祚+2】
只可惜这次没能加威望值,苏泽猜想可能是工部的事情关注的人不多,所以没能增加什么威望。
不过也无所谓,等一年后自己再上书请修泇运河,到时候就能猛涨一波威望值了。
而潘季驯起复,则是苏泽和高拱商议的结果。
高拱查过了潘季驯的吏部档案和往年奏疏后,也觉得这是个人才,于是和雷礼通气,给潘季驯腾了位置。
当然,廷推潘季驯,是在王之桓离开京师之后的事情了。
就是不知道这位王侍郎知道自己前脚刚刚离开京师,后脚内阁就让重启启用潘季驯代替他工部侍郎的职位,心中要作何感想?
这样的事情,苏泽也只能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