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礼物的艺术

但是出乎意料的,高拱家门口却门口罗雀。

这不应该啊,高拱好歹是内阁次辅,吏部尚书,怎么可能没人来拜门?

苏泽对于高拱的府邸也是轻车熟路了,他和高拱府上的门房管事都已经混熟了,一到门口管事就热情的打开侧门,将苏泽迎接了进去。

“高管事,师相门前怎么这么冷清。”

管事立刻说道:

“苏翰林是不知道,阁老之前就放出话,凡是年前上门拜会的都要打入另册,在京的官员哪个还敢贸然拜见啊。”

果然是高拱的性格啊。

苏泽笑着说道:“看来我也要被师相打入另册了。”

管事连忙赔笑起来说道:

“苏翰林说的哪里话,阁老再不见外客,也不会不见您的,快去书斋吧,阁老已经在等您了。”

苏泽虽然没见过高拱脾气暴躁的时候,但是也清楚这位师相的风评,那绝对是说到做到的。

李春芳是上善若水,那高拱就是野火余烬。

普通人刚刚入官场的时候,都是干劲十足,想要改天换地,一展政治抱负的。

但是很快就被现实打击,明白了自己力量的渺小,一部分人就会屈服现实,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部分人则会放弃初时的理想,变成韬光养晦的日子人。

但是和高拱这样,从进入官场至今,始终风风火火,从来都为了自己理想而冲锋的人,实在是太罕见了。

世人都说高拱为政急躁,但是苏泽却知道,高拱是觉得时不我予,必须要尽快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这种试图燃尽自己,也要推动变革的想法,就如同野火余烬一样,试图点燃整个大明官场。

苏泽也不知道自己穿越前的历史上高拱是怎么想的,他最终点燃了张居正,引发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张居正变法。

而这一世的高拱,则发现了“实学”这个工具。

于是高拱这些日子,都在想尽办法完善实学。

苏泽登门的时候,高拱手里拿着放大镜,在书桌前苦思冥想。

“子霖来了?坐。”

高拱这一次没有放下手里的纸,而是直接吩咐苏泽坐下。

“你看看这篇文章。”

苏泽恭敬的起身,接过了高拱手里的这篇文章。

苏泽一看署名,是高拱的得意门生张四维,他认真的读了起来,却发现这是一篇经典的训诂学文章。

所谓训诂,就是注释的意思。

这门学问,主要就是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着重于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然后通过这种类比对比研究,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背景,解释古文的含义。

这是因为中华语言,经历了两次断裂。

一次是秦汉之季的大断裂,原因自然是焚书坑儒后,不少先秦典籍失传。

秦末战乱又让大量读书人死亡,汉初的时候为了搜集典籍,很多都是官员去找存世的学者口录,这其中就有很多粗陋和笔误,却又被汉儒传下来。

汉代儒生还特别喜欢假托古人编书,或者在古书中添加自己的私货。

从魏晋到唐宋,都在为这些内容争论不休,所以诞生了训诂学。

第二次大断裂,是元末明初的时候。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