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圣人无名

隆庆二年,可能是近十年来,国家财政状况最好的一年。

隆庆皇帝明里暗里的暗示,想要办一场元宵灯会。

但是内阁之中,高拱装傻,张居正反对,赵贞吉也没有支持。

隆庆皇帝最近在想,如何说动内阁首辅李春芳,让他支持自己办元宵灯会。

听到了李春芳和通政使李一元求见,隆庆皇帝立刻下令召两人来御书房。

见到李春芳,皇帝笑容满面:

“李师傅可是很久没入宫了。”

李春芳也是皇帝的经筵官,这句李师傅,算是皇帝主动拉近了和李春芳的距离。

“陛下,老臣今日来,是为了苏子霖的奏疏来的。”

李春芳不吃皇帝这一套,他捧起奏疏,对着皇帝恭敬的说道。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接过了李春芳的奏疏,送到了隆庆皇帝的面前。

首辅入宫是谈正事的,皇帝也觉得无趣,只能看起奏疏来。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疏》?

作为皇帝,隆庆皇帝还是称职的,他读完了苏泽的奏疏,眉头皱在一起。

通政使李一元的脸色更难看了,如果皇帝立场模糊,那言官就会更来劲,到时候奏疏就会堆满通政司。

等到皇帝看完了奏疏,揉了揉眉头,隆庆皇帝看向李春芳,他已经明白为什么李春芳这个首辅要亲自入宫,原来是为了苏泽这份奏疏。

“李首辅,你怎么看?”

既然是公事,隆庆皇帝就称呼李春芳职务了。

李春芳躬身说道:

“陛下,臣以为苏翰林的奏疏可行。”

隆庆皇帝意外的看向李春芳,自己这位内阁首辅,平时极少发表意见,但是每次发表意见也都能在内阁一锤定音。

也亏着李春芳在内阁,要不然高拱和张居正立刻就能斗起来。

历史上也是这样,李春芳离职后,高拱张居正斗争立刻公开化,这也是隆庆皇帝死的早,要不然就是另外一场内阁大战了。

揉了揉眉头,其实皇帝也对六科都察院烦透了。

隆庆皇帝又想起了去年的元宵灯会,也是这帮言官反对,内阁才迫于压力不肯办。

整个隆庆二年,皇帝也是多次惩罚言官的,但是这些人依然不断的闹事。

苏泽奏疏中那句,“宪纲肃而谠论兴,官谤息而实事举”,也确实让皇帝心动了。

但是心动还是不够的。

涉及到言官系统的改革,如果没有内阁的强力支持,强行改革反而会惹得一身骚。

权术强如嘉靖,有时候面对言官也是无可奈何。

苏泽对于六科和都察院的改革方案,以六科督导都察院,在以都察院督查地方,用绩效来约束言官,扭转务虚空谈的风气,作为皇帝自然是支持的。

但仅仅是李春芳一个人的意见,还不足以让隆庆皇帝改变想法,年关将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隆庆皇帝又问道:“是卿一人的意见,还是内阁的公论。”

李春芳说道:

“通政使今早刚刚将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这是臣一人之见,但是也可以是内阁的公议。”

隆庆皇帝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就是这份改革六科和都察院的方案,内阁整体上是支持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