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其实早就开始思考一条鞭法,他也想过在江南实行征银改粮,但是也因为这些问题而无法实行。
这时候苏泽提出了铸造银币,显然也是让张居正看到了一种可能。
如果真的如同苏泽在奏疏中所说,能让银币通行全国,那就有了一个统一的钱币单位,也就有了征银改粮的基础。
所以张居正才如此的支持苏泽,并且在皇帝同意在登莱开港后,立刻将苏泽招来了户部。
苏泽拱手说道:
“张司农,币值过大的银币,是无法在民间大面积流通的,而银元无法在民间流通,就失去了钱币的作用。”
说完这些,苏泽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几乎是秒懂了苏泽意思。
钱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流通是最重要的。
民国时期的银元袁大头,其实发行量是不小了,但是袁大头的币值对于普通百姓实在是太大了,实际上却没有起到货币的作用。
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才能换几个袁大头,这样的钱币还能流通吗?
苏泽铸银币,就是为了能在市场上流通,解决如今各地钱法不通的问题,这银元的面额自然要尽可能的小,这样普通百姓才能有机会获得银元,接受和使用银元。
张居正点点头说道:
“苏子霖说的有道理,朝廷铸币又不是为了赚钱,算成本账是没意义的,重要的还是用发行银元来疏通钱法,让铸币司再想想,以多少面额为宜。”
“还有呢?”
苏泽接着说道:
“从登莱铸币所发出去的银币,各级官府必须要承认,各地市舶司、制造司,京师的各承运库,都要接收银元。”
张居正眯着眼睛说道:
“苏子霖可是想到了宝钞的教训?”
苏泽惊讶的看着张居正,他没想到张居正对于财政货币的理解竟然这么深,一下子看出了自己的用意。
苏泽这一条,正是针对宝钞的教训。
大明宝钞的破产,除了无节制的滥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府自己都不参与到宝钞的回收和流通,让宝钞失去了信用货币的价值。
简单地说,明代官府对于宝钞承兑控制严格,只给发不给用,你拿着宝钞到官府,官府是不认的。
官府自己都不认,就别指望民间认了。
银元也是如此,官方发行的银元,那么在官方的征银、采买的时候,不仅仅要用,更要收,只有官方先用,才能稳定住币值。
这算是比较复杂的近代财政概念了,但是张居正竟然一下子就明白了。
张居正立刻说道:
“苏子霖提醒的对,户部十三清吏司立刻刊文全国,凡是折银征收的税赋,日后都要允许百姓使用银元。司礼监那边也发放牒文过去,宫里的各监司也要承认银元。”
遇上这样的一个上司真的省心啊。
苏泽感慨着,张居正雷厉风行,又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这就是专业官僚的厉害了。
反而那些不懂得事务的官员,做事才会谨慎小心,连字都不敢签,生怕手下坑了自己承担责任。
张居正又说道:
“你奏疏上请求陛下将积存贡物放在登莱港口出售,本官加了一条,请在登莱设立市舶司,让宫里派遣市舶司太监负责此事。”
苏泽想了想,确实是张居正的提议更加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