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看向垂头丧气的涂泽民说道:
“涂抚台,我非科道也不是吏部官,无法帮你求官。”
涂泽民的脸色更难看了,苏泽又说道:
“我准备上书陈开海事,涂抚台愿意附署吗?”
涂泽民惊讶的看着苏泽。
苏泽说道:
“我要上书陛下,请在北方也开港通商!”
涂泽民满脸惊讶的看着苏泽,厅中的徐渭也惊讶了。
徐渭的脸色一变,看向苏泽问道:
“东翁是要和倭国重开贡市?”
涂泽民倒吸一口气。
朝堂选择在月港开关,自然是因为福建这个地方有和南洋通商的传统,这里的地理位置适合与南洋做生意。
但是北方开港,贸易对象是谁?
朝鲜?
朝鲜一穷二白,都快要到京师讨饭了,大明才懒得和他们贡市。
那就只有倭国了。
作为参与过抗倭战争的徐渭,显然有些难以接受。
苏泽看向涂泽民问道:
“涂抚台,月港开关后,和倭国的贸易禁绝了吗?”
涂泽民先是点点头,最后还是摇头。
他叹息一声说道:“这又如何能禁绝啊,这些倭国商人打了琉球的旗号,照样进出月港,听说还有商人将货物运输到琉球,再转运回倭岛的,这茫茫大海,如何能禁绝。”
隆庆开关的第一条就是禁倭贸,但实际上根本就禁不住。
苏泽知道,在这个时代,倭国的石见银山正在产出大量的白银,也正是大量的白银产出,才支撑了所谓倭国的“战国时代”。
倭国需要这些白银来购买武器、粮食、珍宝和艺术品,他们将一部分转口贸易给西方人,换取他们的火枪和火炮。
这些白银也支撑了倭国战国时期上层大名的奢侈品需求。
而另一面,大明的商人也需要将手里的货物换成珍贵的白银。
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只是朝廷的禁令,根本无法阻止两边的贸易。
徐渭的脸色有些难看,他说道:
“当年胡部堂就曾经上书,言倭国可能侵占琉球,没想到一语成谶。”
苏泽说道:“其实涂抚台也知道,海贸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如今倭乱已经平息,既然双方的边贸难以禁绝,还不如将这些贸易掌握在朝廷手里。”
徐渭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他是浙江人,家乡被倭寇摧残过,亲身参与过抗倭战争,对倭寇恨之入骨。
如今苏泽提议要在北方开关,和倭寇重新通商,徐渭自然心里有疙瘩。
苏泽又看向了涂泽民,眼看着这位曾经力主开关互市的首倡者,脸上也有犹豫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提议在北方开关,面临的何其大的阻力。
但是阻力大,北方开关却是苏泽计划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苏泽深吸一口气,自己这一套计划,如果连眼前的两人都说不了,就算是用系统强行通过,也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下去。
所以苏泽决定从说服眼前两人开始。
苏泽吸了一口气,却没有讲开放海禁,而是从赋税开始说道:
“涂抚台,您曾在福建地方任职,可知当今税法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