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条陈国史三事疏》

“我兄长辞官离京,昨日我帮着他打点行李的,这就写,这就写。”

科道官在大明的官僚体系内,地位也是十分特殊的。

秉承了太祖“以小制大”的思想,科道官员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地位很高,有着纠劾百官的巨大权力。

这一点也体现在六科的办公地点上,六科的公房是一条长廊形的房子,俗称“六科廊”,和内阁翰林院一样,六科廊也是在皇宫内的。

所以六科给事中能有机会见到内阁重臣乃至于皇帝,也能第一时间知道皇帝和内阁的情报。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科道官员冲进了六科廊,对着众人说道:

“不好了!苏泽上第三疏了!”

听到苏泽的名字,陆树德都觉得心脏一窒,他这些日子对这个名字咬牙切齿。

但是很快的,陆树德又对苏泽的第三疏好奇起来。

今年刚中的进士,苏泽总共上了两疏,这两疏都名震天下!

要知道很多的言官,这辈子都没能写出一篇能影响朝堂的奏疏。

上一个“一疏而天下知”的,还是在先帝朝上《治安疏》的海瑞呢。

这名科道官员拿着拖本,在六科廊读了起来。

《条陈国史三事疏》?

这是有关修史的奏疏?

这样的奏疏,又能有什么波澜?

陆树德不明白,他不是治史的专家,其实国史这种事情,和普通官员没啥关系。

但是听了同僚读的苏泽奏疏,陆树德的脑袋嗡了一下。

他怎么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