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grazie mille
“grazie per l'ospitalità,grazie mille。”
谁说只有中国人听到老外讲中文会兴奋?
事实证明,义大利人也一样。
这是一家坐落在大运河畔的老餐厅,名字叫 trattoria da romano,中文名是“罗马诺家的小餐馆”。当然,百年前第一代罗马诺先生刚开这家餐馆时,它或许真的只是个街角小店。但如今,它早已是威尼斯远近闻名的高级餐厅,是眾多电影人和名流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窗外,是潺潺的运河水,在月色与灯光的映照下泛著柔和的银光,偶尔有贡多拉轻轻划过,激起一道道细碎的涟漪。
而餐厅內,角落里西装笔挺的小乐队正在演奏著轻柔的爵士乐,四周墙壁上掛著一张张黑白老照片,是世界各地名人政要的签名与合影。
金黄的水晶吊灯垂掛在深木色的天板下,当陈诺用义大利语说出“谢谢款待,非常感谢”时,光影摇曳间,坐在他对面的黑髮女星笑靨如,风情万种。
此刻的莫妮卡·贝鲁奇, 。
“ha ha, parli l』italiano?”女人一脸惊喜地问道。
跟中国老大妈说:“哎哟,您还会说中国话呢。”是一个腔调。
所以,陈诺虽然没听懂,但也猜到她在说什么,笑著用英语答道:“我就会说这么一句,是刚来的路上现学的。”
贝鲁奇也跟著换回英文,带著讚赏的语气夸道:“你说得很好,很標准。”
“我跟翻译说,我没准备什么礼物,那我无论如何也得把这句话学好一点。”
“哈哈哈……”贝鲁奇捂嘴再度轻笑起来。
这位曾经名动全球的“地球球”,如今眼角已经有了些许笑纹。
但对一个女人来说,或许三十几岁才是科技手段之外,由时间自然雕琢出的、最极致的风情时刻。即使站在最苛刻的时尚界或影坛审美標准之下,这个时候的莫妮卡·贝鲁奇依然是足以顛倒眾生的大美人。
这不,他们这群人才刚刚坐下,周围便已多了不少双偷偷打量的目光。
陈诺当然不可能撇开其他人,单独跟贝鲁奇两个人跑去喝什么咖啡,於是等到电影散场,便约著一起,他带著他的人,而贝鲁奇也带著她的化妆师造型师以及助理经纪人等,两个团队合在一起,找个地方吃饭。
按理说这家餐厅要预约,但是,贝鲁奇的面子看样子是很够的,她经纪人打了个电话就搞定了。他们这么多人一起过来,这家在电影节期间总是人满为患的餐厅还真就提供了这么多的座位。
几张桌子拼成成了个长条形,他和贝鲁奇在最角落相对而坐。潘守懿和陈都凌坐在他旁边,再过去是李睿君和他妻子,古丽娜扎和艾莉森,令狐。他们对面则是一个个贝鲁奇团队里那些义大利的俊男靚女。
而这样子的坐法,虽然符合义大利这边的社交习惯,但真的,完全就是i人的地狱,他都有点不自在。
陈诺偏头看去,只见陈都凌坐在贝鲁奇那个穿著低胸装的性感男化妆师的对面,连眼神都不敢往对方身上看的样子,忍不住哑然失笑。
不过,马上他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贝鲁奇这边。
“我的很多朋友都托我向你问好。”近在咫尺的贝鲁奇微笑著道,“他们都很感谢你这次来到威尼斯,让我这一次的威尼斯电影节变得这么热闹。”
陈诺笑道:“我想这话应该是我来说,应该是我感谢威尼斯电影节让我入围。”
贝鲁奇摇头道:“我记得上次我们电影节的报导登上时代周刊,好像还是十几年前,是因为你,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届,大家都想知道你能不能拿奖。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十分难得。所以,谢谢。”
陈诺道:“你的朋友里面有评委吗?”
贝鲁奇怔了一下,隨后哈哈笑道:“没有,让你失望了。”
陈诺耸耸肩,道:“是有一点。”
贝鲁奇笑了好久,才停下来。
隨后,女人端起葡萄酒杯,跟陈诺碰了一下,用嫣红的嘴唇抿嘴透明的杯壁,抿了一口深红的酒液。在这个过程中,女人黑色的眼眸一直盯著陈诺的眼睛不放。
想想看这个场景。
陈诺饶是见多识广,也不得不移开眼睛,暂避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