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许国亦许卿

当日军囤被夺在早朝公布,文武群臣义愤填膺,许多朝中宿将纷纷请战。

其中自请帅军之人,更是不在少数,其中赵王李重瑁、齐国公陈翼、兵部尚书顾延魁都赫然在列。

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因军职显赫,也按照官场规矩自请为帅,虽然会皇帝和百官群臣,大都不会当真。

但官场上该有的姿态,王子腾还是要摆足的,自从王子腾与贾家割裂,已被嘉昭帝架空闲置许久。

他这人官禄心极重,一直摆脱眼下尴尬,身为高阶武职官员,想要咸鱼翻身,军功是最好途径。

所以他自请为帅,虽然是该有官场规矩,但心中未必没有弄假成真野望。

至于齐国公陈翼当年也是骁将,曾跟随太上皇征战边陲,是荣国公贾代善同辈人物。

八公后辈子弟之中,陈翼是硕果仅存公爵勋贵,可见当年军功不俗,在军中威望不浅。

如今陈翼虽年迈,还担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实权多少自不待言,但军职却委实不低。

以陈翼的资历和军职,他自请为伐蒙主帅,可比王子腾靠谱许多。

顾延魁自请为帅,其中意义与王子腾相同,但他确实出于官场规矩,自问将兵之才不足为帅,君臣两人心照不宣。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另有数州正二品都指挥使,九边两镇总兵,各自上书自请为帅。

这等请战之书,纷纷飞向圣驾御前,将军中战意昂扬,渲染十分到位。

但是请战将领之中,最被百官认同,隐然呼声最高,便是赵王李重瑁。

其实朝中有这种倾向,并不是什么奇怪之事。

赵王是皇长子,身份贵重,领军伐蒙,堂而皇之,可召军心,政治意向,非比寻常。

赵王曾在边陲为帅,年富力强,战功显赫,具备为帅之能,大周军中威望不俗。

即便赵王因金陵卫军大案,由此蒙上一层阴霾,但他身上具备光环,依旧难令人忽视。

当日早朝之上,赵王与其他几位高阶将官,御前自请为帅。

几名自以为忠直的御史,数个忠心任事的六部官员,还有一些军中将领,纷纷出班附议。

当日下朝之后,赵王发帖致歉,取消王府初八寿宴,退回各家宾客贺礼,闭门谢客,以待战事。

言行举止,恭谦赤忱,为国请战,令人动容。

……

只是北上伐蒙,是为大周国战,一军之帅,非同小可,牵扯深远,更不能等闲视之。

并不是有为将之才,就能轻易定帅就位,皇帝和百官,各自需权衡,其中轻重利弊,多少不可言说。

所以诸将请战,嘉昭帝留中不发,一时并没有定夺,这几日传召顾延魁,多少都会议起此事。

其实顾延魁心中清楚,圣上心中对主帅之位,早已有了合适人选……

正当他批阅几份户部公文,关于各地粮草征调事宜,需要兵部予以协同。

等到公文批注完毕,顾延魁正想稍事休息,毕竟上了些年纪,长久伏案有些吃不消。

突然,门外脚步声急促,他抬头望去,兵部左侍郎彭汝南快步入官廨,脸色苍白,神情紧张,手中拿着份公函。

说道:“尚书大人,大事不好,蓟州镇发来紧急军报,数日前接收数名宣府镇溃兵,得知宣府镇被残蒙攻破。

残蒙正月初三围困宣府镇,切断东西两向道路,封锁各类消息,围城两日之后,靠城内细作诈开南城门。

土蛮部把都王子,帅数万精锐攻破城池,进行屠城围杀,虽然中途停止。

但罹难军民之众,尚且过四万余人,一万三千守城军,幸存百中无一。”

顾延魁听之色变,血气上涌,头晕目眩,摇摇欲坠。

彭汝南连忙上前扶着,说道:“大人保重,才乃捅天之事,还需大人砥柱料理。

军报之上不限于此,据城中溃兵所言,把都攻破宣府镇,安达汗便分兵南下,如今去向不明。”

……

顾延魁脸如白纸,镇定精神,说道:“马上安排车马,我要即刻入宫面圣!”

他只是话音刚落,官廨外又传来脚步声,但这次进来不是兵部官员,而是一名戎装武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