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喜欢这个地方,我会记住这里的,就在这里道别吧,希望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回这里眺望神京!”
他说完便飞身上马,手挽马缰,英气勃勃,胯下高大神骏黄马,撅蹄昂首,急待奋蹄。
诺颜台吉双目清亮,湛然有神,笑道:“玉章,不要忘了相待之情,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贾琮脸上笑容明朗,说道:“一路顺风,后会有期。”
诺颜台吉回头又看他一眼,轻夹马腹,一骑绝尘,飞驰而去。
等在坡下的忽而干等人,连忙策马紧跟其后。
贾琮站在坡上眺望,直到不见人影,心中泛起几许失落,说不清道不明。
两人虽非同族,彼此邦国立场,存在不可忽视鸿沟,即便定下边关私贸,不过双方各取其需。
但诺颜台吉不管是人物气度,还是谈吐性情,颇有汉家之风,自有让人心仪之处。
大周和残蒙各部,即便不是拼杀鏖战,终究难免制衡斡旋,其国为民,生来走在无法交合的平行线。
此番送行,难再相见,将来不会战场对峙,便已算万幸。
他屹立坡顶许久,思绪翻涌,直到日头渐高升,才独自策马回城。
……
诺颜台吉带着忽而干等人,重新返回官道之时,极目远眺,发现官道前方空荡荡,不见一车一马。
他心中有些纳闷,说道:“此地已出神京五里之外,就算使团车马迅捷,也不可能走的人影都没了?”
此时,身后传来密集马蹄声,忽而干连忙让手下张弓戒备,只见十几匹快马飞驰而来。
等到马队冲到近前,才发现来人个个脸熟,都是诺颜台吉的亲兵扈从。
领头之人说道:“启禀台吉,使团大队离城五里,大周送行仪仗回城,阿勒淌便下令改变路线。
使团大队车马辎重,依旧按通报路线行进,阿勒淌带领各部要紧人员,收拢旗帜,改道而行。
他们要绕过宝屯里,沿遥山驿、红树集一线急行,最后在东堽镇暂做修整,再择日出关。
阿勒淌知道台吉离开大队,传信我们在沿途等候,护卫台吉按照新路线北上。”
诺颜台吉听了此话,眉头微皱,心中惊诧,从马鞍上拿出舆图,仔细查看沿途路线。
问道:“使团按来时路径,沿官道北上,从宣府镇出关,沿途还有官驿补充水粮,这才是最快捷便利路线。
从遥山驿、红树集一线行进,岂不是绕了远路,这又是何道理,阿勒淌可有说明原因?”
那人说道:“阿勒淌以使团大首领下令,众人都不敢违背。
永谢伦部盖迩泰曾有异议,后来不知怎的也遵从号令。
我们的人曾去询问原因,阿勒淌的亲信说改道缘故,只能告知各部头领,需要台吉亲自过问。
因台吉离开大队,我们的人只能暂时按令遵行,我便带领扈从沿途等候台吉。”
……
诺颜听了此话,脸色有些凝重,自从使团入京议和,土蛮部阿勒淌起初并无异样,之后便有太多反常举动。
执意提升和议互市数额,使两邦和议停滞不前,之后又改变初衷,以极低互市数额,快速达成议和。
甚至连使团离京北归,其中隐含的匆忙急促,都让他暗自生疑。
如今阿勒淌在北归路上,突然放弃快捷便利的官道,反而改走临时远程线路,再一次让人愕然意外。
甚至留下使团大队车马辎重,依旧按通报路线行进,其中掩人耳目之意,已经昭然若揭。
诺颜几乎可以肯定,这一系列可疑举动,背后必定隐藏某桩大事。
即便他没有离开大队,也绝对无法阻拦,阿勒淌改变归程的决定。
土蛮部实力强劲,为本次两邦和议马首是瞻,和议诸事都被阿勒淌牢牢掌控。
永谢伦部盖迩泰资历深厚,比自己更加名望响亮,最后还不是听从改道之命……
诺颜台阶说道:“既然事已至此,使团车马辎重招摇官道,迟早会被周人关注。
我们只能走遥山驿、红树集一线,天亮前抓紧赶路,今晚歇息一夜,明日午时就可绕过宝屯里。”
那领头扈从说道:“台吉,我听阿勒淌和盖迩泰商议,今晚不会落宿,星夜赶路。
明日午时要出雍州地界,早就过了宝屯里。”
诺颜台吉脸色一变,说道:“他竟如此急切北归……”
……
宣府镇,东南方向,东堽镇。
这里靠近九边三镇,处于宣府镇、大同镇、蓟镇的中间地带,距离三镇都在一百五十里左右。
小镇位置靠近北地关口,每年冬天漫长酷寒,最近十日时间,大雪纷飞,竟然从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