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朝议显圣心

其实嘉昭帝这样处置,已有高举轻放之嫌,大体也是给了自己鹰犬周君兴脸面。

如果换了是一般学子,早就被革除功名,永不入试了,那才是真正废了一生的学林仕途。……

而贾琮的名字,自几个月前被追封生母之后,也再次在朝堂廷议上出现,并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事情的起因来自翰林院。

翰林院事葛宏正,读了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感贾琮卓异之才,上奏让贾琮入翰林院任七品典籍。

其实过了乡试,取得举人身份,贾琮就有了授官资格,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只能担任散官文职。

只是翰林院典籍却不是寻常的官位,虽然不如翰林院修撰、修编这类官职清贵,品级也不高,但也不是可以轻授的官职。

因为翰林院典籍,一般只授给二甲和三甲的进士,贾琮只不过一个举人,未免有些高封了。

只是葛宏正谏言,认为贾琮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乃当世宏文,于学人治学立志,可为不易真法,这样的特异之才,入翰林为相得益彰。

葛宏正的上奏一提出,朝堂上的文官都是心思涌动,各有期待之情。

贾琮虽出生贵勋之家,但他师从文宗柳静庵,文华资质又如此出众,早已掩盖了他的出身,是活脱脱的文官胚子。

这样的人物,早早收入文官群体,十年之后,必然会成为文官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自然好过他以后因出身入武勋,成为武勋中少有的能以文事抗衡文官的人物。

武勋之辈自然都是粗鄙之辈最好,如此在文官主政的朝廷上,会少许多肘制之苦。

不过葛宏正奏议,却被嘉昭帝当场回绝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