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还是太上皇当政之时,郑俨就曾得中进士科乙榜。
却因自己学道未竟,以为不足,辞而不就,淡然返乡读书。
十三年前,有魁天下之志,重新入京赶考,竟然摘得嘉昭元年状元魁首。
其学识卓绝,治学有成,为士林推崇,而两次进士及第,更被传为学人佳话。
这是一个不为做官而读书的读书人,官位对他来说如探囊取物,而学道无涯,才是他真正心所往之。
这样的人物担任雍州乡试的主考官,不仅实至名归,更是绰绰有余。
此刻,郑俨正坐在东华楼二楼官廨中,在阅卷的头几天,他这个主考官有些清闲。
因为开头两天,一楼阅卷官初阅才刚刚开始,阅卷基数有限,五等评定还不能准确界定。
到了阅卷第三日,已有近半试卷经过初阅,阅卷评等的界定也明确下来。
从中午开始,陆续有被评定为典雅、精结的一二等试卷,被送到二楼郑俨官廨中复核。
每位学子参加三试,每试还不止一道题目,试卷的总数是两千的数倍。
如此巨大的试卷数量,郑俨作为主考官,自然不能一一查看,只有被一楼阅卷官评为典雅、精结的三试卷子,才会送他面前复核。
而能送到他面前的卷子,必定是优中选优,至于下面的阅卷官是否会作弊,或提交滥竽充数之卷,这也完全没有可能。
一是进入乡试,所有考卷在阅卷之前,都已经过重新誊抄糊名,只能从序号辨认,根本不知试卷主人名字,想要作弊也无从下手。
而被评为典雅、精结等级的卷子,也不存在滥竽充数的可能。
郑俨是两次进士及第的状元之才,天下闻名的大儒,目光如炬,哪个敢在他面前耍招,岂不是班门弄斧。只是郑俨一口气看了数十份卷子,不禁眉头大皱,除少数几份能入眼,大多数和他心目的典雅、精结之流,差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