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又说道:“昨日臣接到圣上入宫奏对的口谕,便连夜将火器建营的拙见写成奏章,方才所言都含在其中,请圣上御览。”
嘉昭帝目光一亮,昨日宫中传旨已近日落时分,时间如此仓促,他却已为奏对做了如此充分准备。
小小年纪,处事这等老道勤勉,实已有干臣能臣的风范。
一旁的郭霖将贾琮的奏章接过,呈到嘉昭帝御前。
首先入眼的是那笔俊雅出众的书法,然后便是密密麻麻,条目清晰的各项方略详述。
方才他奏对之言果然都在奏章之中,而且叙述讲解更加详尽细致。
奏章中还提到建立专门的火器监司,主责招募西夷技师,培植火器军匠,研发改进火器等事务。
嘉昭帝精于政务,看过的各类奏章不计其数,各类文官所写奏章都是骈四俪六,文辞华美,言之有物部分不过十之三四。
这曾让极端务实的嘉昭帝不厌其烦,朝野之中也有微词,都说当今圣上有少文之瑕。
因此贾琮这份逻辑缜密,毫无粉饰,极致实操的奏章,可以说极对嘉昭帝的胃口。
而其中内容从建司、育人、制器、建军、练兵、后勤等皆有详细论述,简直就是火器建军的典范之文。
即便以嘉昭帝这样于政事上见识深湛之人,也看得心潮澎湃。
但是看到奏章的最后,却是画着几幅火枪的图样,上面还详细标注文字。
便问道:“承事郎,这几幅图样是何意?”
“启禀圣上,臣在金陵时曾率宁王火枪队围剿东瀛浪人,近距离观看过鲁密铳的击发过程,察觉其存在不足之处。
如能加长枪管,加重枪身,精炼枪管钢材,火枪的射程和精准度还能提高,另外还可以给枪身加上钢刺,可以兼用近身肉搏。
不过这不过是臣的推演之论,需要经过火器匠人的实施,才能确定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