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熏习,鹤山定

这种子就是累世前生的一切身心活动,如行举、思想、经验等,所留下的印记或影响。这些种子存在先天清净性灵内,是隐伏的、未显现的状态,也是来世一切现象得以生起的根本。

种子在遇到合适的条件时,也就是合缘之时,即将迁转现世身心之动止,易其识物观境之心念倾向,令其渐与种子相趋同。此乃潜隐之力,遇缘成熟,终现为现行之相也。

季明之所以对此话有触动,只因他所练的《太乙混元一气谛身化法》中,熏习法门便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总纲中有言:初则以现身为炉,元身为丹,行染化之功,感而遂通;终则以元身为镜,现身为影,作观照之用,返本还源。行至虚极静笃时,化身显妙,真性圆明,乃可窥见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门户。

此言在具体的炼法中就是元身初凝后,于静定中,令现身与元身相对,保持「平等无别之正见」。

随后,于日常生活中,无论行住坐卧,元身皆要分出一点清明之意,观想自身一切活动所散发的元神信息,如同水汽蒸发般,自然上升,被元身所吸收接纳,此即本身熏习。

这十几年,季明在元身上,就练到这里,本身已熏习元身。

他完全可以肯定,就是现在将元身放出,哪怕是最亲近之人,也看不出元身和他的区别,就是在阳神地仙的面前,也无法看破他的元身。

但是要想元身练成,得其全部玄妙,真正与自身无别无等,还差那么一点火候,这一点火候就在于那些存在于先天清净性灵内,累世而积成的诸多种子。

在《太乙混元一气谛身化法》中,当本身熏习后,于静坐极定、心念不起之时,就可以尝试观想先天清净性灵,使其中的种子(前世行举、思想、经验等)熏染元身,这便是真性熏习。

到了这时,元身才算是圆满,无论本身,还是元身,都是先天清净性灵下的一种变化,就如水所化的茶或酒一样。

最后这真性熏习,季明一直不得其法,即便是他在此法上常有所悟,可也死死卡在这一关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