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导演才是真正的明星,最佳影片、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是分量最重的三个奖项,全都是奖励给导演的。
不过魏明肯定不能马上接受,中国人是讲究尊老爱幼的,他忙表示让包局住大床房,他和李宝田在标准间凑合凑合。
这一路飞来,聊了好几个钟头,老包也看得出魏明这个年轻人贪图享受,好几个空姐都是他的老熟人了,人家还有那个日本的随身听呢。
于是他摆摆手:“我怕孤单,跟宝田同志一个房间还能说说话,而且这次来戛纳你才是主角。”
李宝田心想,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爱说话,想说话你应该跟魏导一个房间,让我睡大床房啊。
他也就是想想,入住房间后,房间之大,设施之豪华让他无比满足,有些东西不会用,包局长就让他去隔壁请教魏明。
而魏明这会儿已经跟对面房间刚认识的美国朋友聊了起来。
这位朋友个子不高,眉毛很粗,戴个眼镜,他叫马丁·斯科塞斯,他的新作《喜剧之王》也入围了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主演是罗伯特·德尼罗。
这也是魏明觉得这一届是死亡之组的原因之一。
马丁·斯科塞斯今年 ,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并称“好莱坞四杰”。
而早在7年前他就凭借《出租车司机》摘得了戛纳金棕榈的荣誉,前两年《愤怒的公牛》还为罗伯特·德尼罗成功拿下奥斯卡影帝桂冠。
论票房老马丁肯定不如另外三杰,但是论拿奖,他才是最牛的那个,要不然后世小李子也不能一直缠着他,几乎都要变成王家卫和梁超伟那样的关系了。
这一届具体的获奖情况魏明记不清了,但名单上好几部作品和导演他都是听过大名的。
《楢山节考》是在中国评分最高的几部日本电影之一,导演今村昌平,魏明隐约记得他拿过金棕榈,但时间好像对不上,他记得是九十年代的事了。
《乡愁》的导演是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他的《伊万的童年》堪称影史经典,北电导演系必学的作品。
《坚墙》,土耳其导演尤马兹·古尼的新作,此前他的《自由之路》已经摘得过金棕榈了。
还有《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导演大岛渚是《感官世界》的导演,而这部战争片的主演除了两位英国演员外,还有就是坂本龙一和北野武。
就是那个著名配乐大师坂本龙一和著名相声演员北野武。
再有就是意大利传记电影《庇亚娜的故事》,女主角是一位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她几年前就已经拿过戛纳影后了。
《一个死气沉沉的夏天》的女主角则是另一位法国国宝伊莎贝尔,戛纳影后伊莎贝尔·阿佳妮。
可以说这些有欧美大牌演员加持的作品先天就能更加受到评委的关注,他们也会更加耐心地挖掘电影中的闪光点。
一共二十多部电影,通常是先选出几部可以拿奖的,然后再分配奖项,而很多电影可能被评委看一遍直接就划过去了,根本进不了得奖名单。
因为魏明看过马丁的不少电影,所以他们还挺能聊得来的。
马丁也认识魏明,虽然他没看过魏明的小说,但听过魏明写的歌,也了解过他为南非为曼德拉发声的事迹,然而现在又听到他说他是带着导演作品入围了戛纳主竞赛单元,这让他对这个年轻的东方文学家很是好奇。
“你的电影什么时候放映,我肯定捧场!”
“我还没得到通知,我也很好奇罗伯特·德尼罗演喜剧是什么画风。”
《喜剧之王》跟周星池的《喜剧之王》没什么关系,讲的是脱口秀演员的故事,但并不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
不管将来有用没用,魏明仗着自己英语娴熟,开始在戛纳到处社交,很快就认识了罗伯特·德尼罗、伊莎贝尔·于佩尔、梅尔·吉布森、北野武等演员。
这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概念,戛纳也基本确立了三大之首的地位,但毕竟是 ,大家穿的也相对保守,没有人穿龙袍。
魏明才意识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原来是缺冰冰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