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戛纳死亡之组

“杨导,你愁什么呢?”配了一上午,从配音间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一脸愁容的杨洁导演。

杨导又掏出一张纸,上面是歌词:“这是阎肃写的那首,叫《相见难别亦难》,好,真好,跟小魏的《女儿情》不相上下,只是情感上更克制。”

她在发愁到底该选哪一首,朱霖问:“两首都用是犯法吗?”

杨洁一怔,随即笑了:“是我进入思维误区了,对啊,谁说一集只能有一首插曲了,这两首歌表达的情绪侧重点不同,我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啊,还是你们年轻人脑筋灵光。”

朱霖觉得也不是什么脑筋灵光的事,纯粹是跟魏明学的。

他就是两个都喜欢就两个都要,而且这还是法律不允许的事他都敢干,两首歌都要又算什么呢。

从央视离开后朱霖回到南锣鼓巷的家,夏天快到了,在这里住着更舒服,而且这里的安全系数早已超过了其他住所。

她已经给游泳池蓄满了水,再晒几天就能游泳了,只可惜小雪和小魏都不在,也没动力穿比基尼了。

回京之后她已经收到了龚樰的信,小雪在香港竟然接了一个活儿,跟斯琴高哇一起出演夏梦公司的合拍片,听她说那个剧本让她非常心动,只是她那个角色是一个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年的女人,对于她来说难度不小,所以要在香港体验生活一段时间。

像她们两个这种级别,想要做电影女主角并不难,难的是遇到好的团队,好的故事。

像之前好几个本子递到朱霖面前,她让魏明帮自己掌掌眼,小魏就说没拍的必要,不仅不会得奖,传播度也有限,再过几年也就没人记得了。

拍这种片子还得跑到边远地区受苦受累,还不如留在燕京演话剧呢。

要不是《西游记》是国家重点项目,身为《驴得水》女主角的朱霖现在还在排话剧呢。

身边没有了男人,朱霖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排演上,今年之内应该就可以正式上演了,人艺上下都认为这部剧的反响恐怕还要在《双驴记》之上。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

朱霖哼着剧中的小曲来到人艺,然后就看到了副院长于是之和蓝天也等几位老前辈跟一个女人在过道聊天。

听到朱霖的歌,女人回头瞅了她一眼,于是之立即引荐了一下。

朱霖不用怎么介绍,现在全中国不认识她的人不多,于老重点介绍了一下这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这位是上影厂的导演黄蜀芹。”

这个朱霖清楚,她是谢进的御用副导演,龚樰在《牧马人》跟她有过合作。

朱霖心想,哎呀,这该不会是来找自己拍戏的吧?

这就是朱霖一知半解了,蓝老多介绍了一句:“黄导虽然是电影导演,不过跟我们话剧界渊源颇深,她父亲是黄佐临老先生,每次来京城,只要有时间都会来人艺看看。”

嚯!

这朱霖就明白了,黄佐临啊,北焦南黄是话剧界的两座大山,焦菊隐先生燕京人艺的创始人之一,黄佐临先生则执掌魔都话剧院,两位一南一北奠定了如今的话剧格局。

此时的黄蜀芹已经从谢进手下出师了,去年执导了王盟原著作品《青春万岁》算是她的第一部代表作。

这次黄蜀芹也确实是为了新片来的燕京,最近她看到了蒋子龙的一篇报告文学《长发男子》,写的是河北梆子名伶裴艳玲从小苦练到成才的经历。

蒋子龙是沧州沧县人,裴艳玲是沧州肃宁人,就在魏明老家隔壁,魏明小时候还跟奶奶和二奶奶去隔壁县城看过裴艳玲的表演呢。

黄蜀芹看到这个故事后觉得女演员演一个男人那么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又是一个女人去演一个男鬼,其中有很多故事可以想象。

于是她找到裴艳玲,去她所在的剧团,和她同吃同住,采访、挖掘关于她的故事和细节,然后回家写剧本。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