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入围

“嗯,好吧。”魏红也能理解。

然而第二天成都就下起了大雨,瓢泼大雨。

魏明看着窗外:“得,出不去了。”

现在还处于四川的多雨季节,而雅安雨水更足。

韩三坪担心道:“但愿不会出现去年那么大的雨。”

去年的大洪水仍让不少川渝人心有余悸,而说起去年的洪水,所有人都看向魏明,哪怕恃才傲物的陈铠戈都有些佩服,那可是一个多亿港币的外汇。

魏明:“应该不至于,不过下过雨之后,很多山村的交通怕是会有些麻烦。”

“是啊,就怕吉普车无法通行。”张易谋道,拍电影是需要运很多器材的。

魏明看向韩三坪:“老韩,峨眉厂有摩托车吗?”

“我有一辆。”米家山举手道。

韩三坪:“厂里没有,不过有的私人有。”

接下来他们在厂房里看到了米家山的摩托车,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嘉陵牌。

只不过现在的嘉陵刚刚跟日本的本田合作,性能更好的合资车还没投产,米家山骑的是嘉陵厂几年前自主研发的cj 。

在魏明看来这玩意儿更像是后世的电动车,显得比较单薄。

不过这种轻便摩托车在重庆可是太好卖了,毕竟重庆的地势高低起伏的,根本没有自行车的市场空间。

陈铠戈道:“这东西载重不太行吧。”

米家山:“太重的东西驮着费劲,不过我驮我媳妇儿没难度,哦,我媳妇儿就是潘红,一百来斤吧。”

魏明:雪姐也就九十斤。

听到这话,冯晓钢小眼睛都瞪圆了,他媳妇儿?潘红?就他!?

他暗暗记下:拍电影可以娶女明星!

张易谋则很淡然,潘红算个啥,南龚樰北朱霖知道吧,跟我都没关系。

魏明在宽敞的厂房里试着骑了骑,确实很轻便,动力也还可以。

等雨小了一些他还在户外转了一圈,尝试了一些复杂地形。

最终他拍板道:“这种摩托在成都还有卖的吗,我想给剧组买一批。”

这种摩托价格不算贵,一辆还不到一千块,以魏明的资金,他完全能买得起。

当然,汽油这一块就得峨眉厂负责了,主要在指标。

米家山立即帮魏明联络起来,后来得知成都的店里只有三辆了,知道是魏明需要,经理表示可以申请从重庆总厂调货。

魏明在四川人民心中就是大善人的形象。

魏明道:“这三辆先全部拿下,另外再来七辆,凑个整。”

第二天三辆摩托车就到了,雨也停了,韩三坪会开车,于是他开着厂里的吉普带着冯晓宁、米家山、陈铠戈还有魏红,还有行李一大堆。

魏明、张易谋、冯晓钢三人骑着摩托车,直奔魏明外婆家,这天太阳正好,让这些还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有一种天大地大任我闯的兴奋劲儿。

摩托车上的冯晓钢骑得最慢,吊在最后看着前面的吉普和摩托,心中感慨:拍电影真好啊!

这次不仅要去雅安和宝兴,还有几个在四川颇有名气的漂亮村子也是他们勘景的目标。

另外九寨沟也在魏明的考虑之内,只不过因为景色漂亮的有些过分,让他有些犹豫要不要放在电影里,那里太仙儿了,他希望把电影拍的漂亮,但不希望拍成风光片。

一天时间没能赶到外婆家,中间他们在蒲江县过了一夜,加了油,还在这里吃到了蒲江猕猴桃。

原则上,取景地距离成都越近越好,这样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运送什么物资都会方便许多。

比如北影厂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在成都周边的简阳县拍的。

不过越是离政治文化中心近的地方,越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感觉少点灵魂,就像魏明的河北老家。

第二天,他们总算到了雅安宝兴县。

前面开车的韩三坪在一座大桥前停了下来,兴奋地对后面的摩托车喊道:“瞧瞧,魏明桥!”

他们这是到了青衣江,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在桥边石碑那里拍了一张合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