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魏明开始阅读梅琳达帮自己找来的纳丁·戈迪默的《陌生人的世界》等作品,最新的《七月的人民》只能去那家出版公司展位上看。
虽然刚刚魏明说了一些高大上的话,但梅琳达总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下午,展会大厅。
因为下午允许非专业人士进入书展,所以君特·格拉斯的见面会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围观群众,热闹非凡。
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 ,刚刚把菲茨杰拉德的《失却的三小时》翻译成了日文。
菲茨杰拉德听着很陌生,但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应该没人不知道。
作为一名文艺青年,村上春树带着朝圣的心态自费来到法兰克福。
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是他非常喜爱的作品,所以听说格拉斯要来,他也跑来凑热闹。
此时的君特·格拉斯其实已经宣布告别文坛,将来会专注雕刻和绘画,但他在德国文坛,欧洲文坛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卫浩世亲自攒局,来了好几位英美国家的知名作家。
魏明是一个也不认识,中国引进外国作品是有一定滞后性的,他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到这个时代流行的欧美文学,也可能已经看过他们的作品了,但作品和作者对不上号。
而他们多多少少听过mr.why的大名。
君特·格拉斯也对这个年轻的中国面孔产生了好奇,他先是耐着性子说完自己关于文学理念,以及为什么暂时离开文坛的演讲稿,等到了作家们自由交谈的环节,主持人先后介绍了其他作家,最后才轮到魏明。
听到他是来自中国的作家,格拉斯对他道:“两年前我刚刚陪妻子访问过的中国,还到过燕京,我的妻子是一名管风琴演奏家,受邀去表演。”
“是 ?”
“是的, 。”
“巧了,那时我刚到燕京,也刚刚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魏明用流利的英文对答如流,这首先就很吸引好感。
格拉斯问:“也是儿童文学吗,我听介绍你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
“不不不,是讲中国改革开放的,我各种类型的作品都写,儿童文学、严肃文学、科幻文学甚至武侠小说。”
来自美国的约翰·欧文有些难以置信:“兄弟你才多大啊?”
英国的年轻作家马丁·艾米斯道:“好像二十出头,但确实著作等身,你没看今天的《图书交易报》吗,他带来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一天之内卖出了几十个版权,而且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音乐人,我是你的乐迷,mr.why。”
魏明笑着对他表示了感谢,并回答了约翰·欧文:“写得多是因为看得多,想得多,身边的素材也足够多,不过最近感觉素材有些不够用了,所以得经常出来走走。”
“看来你的阅读量应该不错,那你看过《金平梅》吗?”君特·格拉斯问。
这个问题让台下懂英文的魏红脸色一红,这个老头真是没事找事,我哥一身正气,他读《春秋》的,怎么可能看过那种书呢!
“当然,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多得的瑰宝,我朋友那里还有一套清朝的插图版。”
见魏明这么说,而不是推三阻四欲语还休,格拉斯非常开心,这不是个常规中国人。
这部明朝奇书被翻译成英文叫做《金莲》,译者是英国的克莱门特·埃杰顿,这个版本在全球传播甚广,《金平梅》热度不逊于《红楼梦》,甚至因为足够简单和市井,传播度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所以君特·格拉斯不仅看过,而且创作《铁皮鼓》的时候在一些露骨描写上还受到过《金莲》的启发,当然也为他引来过一些争议。
魏明这次出国就想弄一套英译本的《金莲》,因为译者翻译这部小说的时候老舍先生正在伦敦教学,对克莱门特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他还特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献给我的朋友舒庆春”,并表示要是没有舒庆春的帮助,他根本不敢揽这个活儿。
这又是一个新鲜的翻译界冷知识,自己喜欢的小说和自己的喜欢的作者竟然还有这种缘分,魏明也是从叶老那里听到的,他和老舍是至交,不过老舍先生回国后可不敢宣扬这事,所以国人鲜有知道的。
本来是聊文学的,见魏明也看过,而且似乎研究颇深的样子,格拉斯直接扯到了《金莲》上,显然非常推崇此书。
魏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顺着他的话头聊起了中国明清小说的成就,也是希望能够引起在场外国出版人的注意,别光盯着四大名著和《金莲》了,也开发开发其他中华古典名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