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价值上亿的画,拿下!(保底二合一)

看着看着他又注意到一幅葡萄,葡萄枝叶上还有一只蚂蚱。

这幅画魏明觉得蚂蚱才是重点,感觉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那可怕的细节,葡萄就是个顺带的。

不过这顺带的葡萄要是让雪姐看到了,怕是要把自己的《紫葡萄》撕了。

魏明这边正欣赏着,一个伙计进来把账单递给吴老,他看了一眼表示没问题,然后签了字。他也是来买纸墨颜料的,东西已经选好了,都是上好的材料,不过不用付钱。

因为他还有画在荣宝斋,这些销都是直接从卖画的钱里扣掉的,然后约定一个时间结清,除了在荣宝斋销的,还能剩下好大一部分。

他们正要出去,又有人进来,两个伙计带着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男子。

魏明注意到他们说的是法语,他们坐下后两个伙计开始给他们看画,不过那个法国人都不满意,其中还有吴作人的画。

老头本来要走了,又重新坐下,想看看这位法国友人最终会选哪位画家的画,如果翻译不懂画的话,自己也可以帮忙翻译。

他当初就是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的,所以法语他也懂一些,尤其是涉及艺术的专业词汇。

这可是赚外汇的好机会,荣宝斋的经理伙计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拿出的都是精品。

不过他还不满意,正当吴作人准备询问他的艺术偏好时,这个人高马大的法国佬盯上了墙上相框里那几幅齐白石卉工笔草虫了。

魏明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些挂在墙上的画也卖啊!

是了是了,怎么可能不卖呢,自己隐约记得,这组画后来被一位港商收藏,并在二十多年后拍卖出了上亿的天价!

而现在这组画的价格是 ,而且不单卖。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按照单位面积,这个价格确实贵了,但毕竟是精品,魏明觉得梅琳达那几幅可不如这个,早知道荣宝斋有这等好东西还去什么友谊商店啊。

魏明倒是很喜欢,不为它将来的天价,只为这是齐白石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擅长的类型,是真的好看啊,可惜手上没钱了。

不过听到这个价格老外直接摇头,觉得太贵了,毕竟这些画每一幅都很小,而绘画作品的其中一个计价标准就是画幅。

最后吴老出手,用一口流利的法语跟对方直接沟通,然后忽忽悠悠让他买了一幅自己的画,掏了 。

就这一幅的分成,吴老两口子一年的笔墨纸砚销都有了。

所以说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啊。

又为国家创外汇了,吴老非常开心,两人走出荣宝斋,魏明问喜气洋洋的吴老是怎么来的。

“坐公交车啊。”

七十多岁的人也骑不动自行车了。

魏明:“要不要我送您回去,我正好也要回家。”

“那就麻烦小魏了。”吴老也不拒绝,摩托车还快一些。

路上魏明特意骑得慢一些,省的把老爷子颠散了,同时也问了一些关于在荣宝斋卖画的事。

“平时一个月能卖一幅就算不错了。”

当然,他说的是荣宝斋一家,另外几大城市的友谊商店也能卖一些,每个月几百块收益轻轻松松,好的时候能上千,另外他的油画在国外价格更胜国画。

“一般都是哪国人喜欢买咱们的国画啊?”

“除了香港同胞外,就数日本人买的最多了,一是现在中日交流比较多,日本游客多,另外能够感受到国画意蕴的主要也是受中国艺术影响比较大的日本人,然后就是法国人了,法国人热爱艺术,哪怕不懂国画,但也知道这种艺术的价值,买来挂在家里也能装点一二,再有就是美国人了,虽然是个没什么艺术底蕴的国家,但架不住人家有钱。”吴老滔滔不绝地讲着。

魏明又问:“那现在卖的最好的是哪个作家啊?”

“反正不是我,”老头先说了,又道,“要说卖得好的,除了齐老、徐老、张老这几位,最近年轻人里有个叫范曾的卖的不错,日本人很喜欢,价格比齐老还高。”

这个魏明也听说过,未来这位老牛吃嫩草的著名画家在 ,尤其受日本藏家喜爱。

随后他们又说起刚刚那组齐白石的画。

“画的真好,其实我挺喜欢的,可惜没那么多外汇。”

吴老笑道:“哦,你也能赚外汇?”

魏明:“我的小说在香港发表过,倒是有些赚外汇的渠道。”

现在他手上还有 ,也就够买一半的。

吴作人忙又问:“那你多久能凑够钱?”

魏明想了想:“这个可不好说,可能一个月,也可能两个月?”

吴作人当即道:“调个头回去。”

“啊?”

“你不是想买画吗,跟人家说一声,约定个时间,让他们给你留着,要不然你钱凑够了,画没了你找谁去,掉头吧。”

魏明心说,其实自己也没那么想要,他还想着把港币兑了外汇买冰箱呢。

不过又觉得那十八幅草虫图实在是罕见珍品,如果就此错过了,说不定就是一大遗憾。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