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状态不好那一天。”尤幕友猜测道:“毕竟上了年纪,指不定赶上腰疼腿麻。”
“嗯,有道理。”卢知县想到自己的难言之隐,登时十分理解地点点头,却又犯愁道:
“那怎么办呢?正场作那么烂。直接让他出圈不太合适吧?”
不管哪级科举,头场四书文都是最重要的,权重少说有七八成,县试更是如此,所以叫正场。
所以覆试的名次,依然要参考头场的四书文的。苏有才就是把五经文写出来,也不可能直接从五百多名,直接拔进前十五去。
那样苏有才会承受负面舆论的。就算自己可以置之不理,说不定能影响到他的州试。
卢知县既然要做人情,就要做扎实,不能留有后患,这样苏录才会真心实意领他的情。
“那就还是入副榜,把名次使劲提一提吧。”尤幕友自然懂,便建议道。
“可以。”卢知县点点头。
~~
二月初七,初覆放榜。
这场有十五个出圈的。十五个考号就直接填在正场的团案上。
这次省身斋又有三个同窗名列团案,李奇宇和程万范这对难兄难弟依然不在其列……
好在他俩和另外两位同窗都在两百人的副榜上,依然保留着晋级的希望!
苏有才同样名列副榜,但这回名次大大提升,从五百一口气进步到五十,也算可喜可贺了。
于是二月初八第三场再接再厉……
~~
第三场试策论一道,赋一篇,兼验楷法。
策论的题目是《论赤水河工》,苏录早就猜到了,也给他亲爹和义子们讲过要点了,自然不在话下。
赋就是律赋,要求严格遵循平仄对仗、用典贴切、结构严谨等规范。童生们水平有限,基本上合规就不容易了,佳作就别指望了。
但苏有才则不然,他对诗词歌赋的研究,远超一般童生水平。
至于验楷法,就更不在话下了。苏有才写了三十年字,早就把馆阁体练到无可挑剔了……
所以才会说,越往后他的优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