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便不自觉地出声诵读,声音从愤懑转成犹疑,再渐入铿锵:
“德为政原,若北辰凝而星共;诗以正范,犹圣言简而篇齐……”
“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政自弘通……”
念到“星共以德,非共其位而共其道;诗归以正,非归其辞而归其心……”时,他已经头皮发麻,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其他童生这下也心服口服了,文章差距太大,根本没有比较的必要。
对于要不要给这样的文章案首,但凡有一秒的犹豫,都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
而且这是一道前所未见的截搭题,不存在剿袭名家程文的可能。
也不存在用枪手的可能。枪手若能写出这种文章,也就不用替人做枪了。
就连那些没念过几天书的家属,都不由自主入了迷,觉得这文章怎么念起来这么好听?
待念完之后,他们小声问道:“这文章咋样?”
“好听吗?”有先生反问。
“好听,跟念诗似的。”家属们纷纷点头。
“好听就是好文章!”先生们捻着山羊胡叹息道:“本以为大老爷所谓‘十年难遇’言过其实了,现在才知道,其实还是保守了!”
众童生也面露羞愧之色,纷纷整冠肃容,朝着苏录团团作揖,致歉道:“原是我等坐井观天了,苏案首的文章无与伦比,这个案首当之无愧!”
“哪里哪里,在下的文章还欠许多火候,都是老父母和诸位大人错爱。”苏录也把刚才的不愉快抛到脑后,笑着还礼道:
“诸位朋友也考运昌隆,咱们早做同案!”
“承案首吉言。”数百童生一齐还礼,异口同声道:
“恭喜苏兄高中案首!”
“恭喜贤弟高中案首!”
“多谢!”苏录又向为他解围的曹县丞拱手致谢,曹县丞居然也拱手还礼……
一场风波后,考生们陆续离开,却也有不少人,立在苏录的文章前久久不愿离去。
直到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
考场里已经没什么人出来了,却还没见到苏有才的身影。
这时,苏满却终于拖着疲惫的脚步现身了。“二叔还没出来吗?”